公司團建兩天(公司團建兩天一夜活動方案)

這兩天在深圳參加了公司的團建活動,作為團建的收尾會議,總結了公司近5年的發展歷程和挑戰。
這次總結我覺得特別有意義,不單止講述了公司內部,各個部門之間協同方式的改進,公司層面在數碼應用上的架構優化等。同時,也講述了公司外部互聯網的發展給公司帶來的影響和改變等。
在這里,我仿佛看到了一家公司在面臨發展瓶頸時,從朦朧的問題階段,逐漸優化清晰的全貌。看到一家公司自生長、自組織的能力,以及公司背后強大的企業文化。

下面根據我的理解,把支撐公司從朦朧走到清晰的過程拆解為以下的三個部分。
01 通過技術,提高公司內部的組織
上面分享的總監jack說,14年的時候,當時在總監會議上,經常掛著這樣一句話“IT滯后于業務的發展”,這句話直到3年后,也就是17年的時候,才慢慢變成了“IT要持平行業領先”。
經過5年的發展,公司大大小小開發和引進了很多系統,這期間引發了大量的開發需求,技術人員也從最初的100多人,拓展到了今天的300多人,增長了3倍的量。
我們公司有120多年的歷史,從資歷和經歷上來說,那個階段我們公司應該是劃入傳統公司的陣營。因為那個時候,公司層面連一個比較大一點的系統都沒有,都是一些比較簡單的獨立系統來服務于各個部門,并沒有一個統一的平臺。
隨著公司的發展與互聯網的發展,公司層面在應對內部的組織以及外部的變化時,開始有點吃力。雖然業務市場很強勁,是可以躺著賺錢的那種,但這種好日子會隨著內部與外部的不協調,矛盾會與日俱增。
如果不及時找出一個優化調整的方案,公司在發展上可能會面臨更大的問題。
于是,公司采用了技術變革的手段,投入了大量的資源來優化公司內部的系統、人員的組織架構和協同方式等。
前前后后,開發了一堆的系統。
主要就是以用戶場景為中心,圍繞著“實用、易用、常用的理念”,對IT進行了整體的規劃和建設。
像統一的員工平臺、移動HiWork、業務平臺、公眾平臺、大售后系統、數據委員會等都是這個時期建設起來的。
這些系統也逐漸成為了公司生產力和組織力的一部分,為公司的穩健發展和對抗變化提供了堅強的后盾。
02 企業文化
在我們公司,有一個說法,企業文化就像麻辣火鍋。
無論最初你是什么食材,只要進入了我們的這個麻辣火鍋,雖然你還保持著自己的一些特性,但你身上一定會傳遞出公司特有的文化底蘊,如看待問題的方式、思維方式和做事方式等,這些都是言傳身教從企業文化里生長出來的品質。
如果說鋼筋水泥、物理系統是把人凝聚在一起的外在條件,那么企業文化就是比鋼筋水泥更加具有向心力的內在條件。
這種隱形的凝聚人思想的文化,更能激發企業潛能。
在公司提倡的文化里,其中有幾個特別好的關鍵詞,我單獨拿出來分享一下。
其一是開放。
在我們這里,開放是指需要有開放的心胸,積極面對和擁抱變化,對新鮮事物和不同于自己的事物要有一顆求知的心。
無論是公司內部的分享交流,還是公司外部的行業交流。既要把我們認為優秀的東西分享出去,也要把別人優秀的東西吸收進來,作為我們發展的養分。
通過這樣,共同發展好這個行業的生態。
其二是創新。
在一家企業的發展中,其實是有兩個波峰的。一個是慢的穩健的高峰,一個是快的創新的高峰,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這兩者之間的平衡。
我們是提倡創新的,但也要兼顧穩健,看長遠。
一家企業,只有在穩健的前提下,不斷創新,不斷以用戶為中心,才能不斷超越自己,創造出更大的社會價值。
其三是效益。
我們公司這邊其實是不提倡加班的,我們很多時候的加班,往往是因為我們的效益值太低。
可能是任務規劃的不合理,可能是不夠勝任工作的內容,可能是溝通成本太高導致項目推進慢等等。
這些統統都可以說是效益值太低。
那么效益是什么呢?
效益是兼顧效率和質量的完成工作的最佳平衡點。
不能說完成得快就是效益高,還得看質量,看用戶體驗等等。公司的屏保經常閃著這么一句話,100-1=0,我想這就是對效益最好的表述了。
其四是自組織力。
一家公司,在應對變化時的調整能力,將決定你與其他同行的差距。
這也是一家公司是否具有韌性,是否可持續發展的必備素質。
我們強調在合規、穩健的前提下,主動、積極地自我調整,以適應和應對行業的變化和挑戰。
03 使命感
使命感可以決定一家企業能走多遠,一個有張力、有挑戰的目標,往往能激發企業強大的戰斗力。
而我們公司的使命是“發揚中華優秀飲食文化,弘揚中國優秀養生文化”,要把我們優秀的飲食文化和養生文化傳播到全世界。
這個使命,讓我們每個人的工作有了共同目標,我們同心同力,一起朝著這個目標努力。
有了使命感,從心底就會生出一種自豪感。有了目標后,就會產生源源不斷的動力。知道我們在做什么,為了什么而做后,就會產生強大的社會責任感。
這些東西可以讓我們始終有創業的精神和一顆永遠敬畏的心。
以上就是本次團建公司分享的精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