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的拓展(適用于學生的拓展科目)
課程是學校的靈魂,學校的內涵建設離不開課程的優質發展,拓展性課程是課程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深入的調查分析,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教育研究院發現:有些校長和教師作為拓展性課程建設的主體,課程理解力、課程開發能力相對欠缺,呈現出課程開發立意低、課程方案設計欠規范、課程落地不扎實等現象,導致學校的拓展性課程從規劃到實施不夠系統、不夠科學。
如何有內涵、高品質地推進拓展性課程建構?如何建設符合學校理念特色、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的拓展性課程?拱墅區回歸育人本源,聚焦內涵發展,探索拓展性課程開發、實施、評價和共享機制,形成了一系列課程建設推進方略。
從課程方案做起
編制學校課程規劃。拱墅區從2015年5月開始,歷經規劃培訓、專題調研、審核實施等階段,采用區域培訓與發展群培訓相結合的策略,邀請專家點對點指導,全區學校的課程規劃都已高質量完成。
進行學期課程規劃。全區的拓展性課程由點到面、從量到質秉持專業精品的追求,每一門課程都需要依據學校頂層設計,從課程資源和可行性方面進行分析,撰寫學期課程綱要,同時進行目標、內容、實施、評價等維度的研究。
進行單元課時設計。各學校采用“評價設計先于教學設計”的逆向設計思路,以“教學評”一致性的單元和課時方案為抓手,將評價與教學相整合。形成方案的操作要點包括:基于課程目標與學情正確設計學習目標,評價設計與學習目標相匹配,評價任務嵌入教學活動,等等。
開發課程“技術”工具
如何保證教師能夠實現自我檢測,從而了解課程開發和實施的效果?
拱墅區從課程綱要撰寫、單元設計、課程實施三方面入手,開發了相應的技術工具——三圖三表。“圖”是操作引導,運用形象的圖示指導教師,解決“怎么做”的問題;“表”是標準核驗,對課程建設的三個環節列出質量標準,解決“做得怎么樣”的問題?!皥D導—表核”流程能使課程建設具有一致性、可操作性等特點。
我們以一條洄游的魚表示課程綱要,對課程四要素進行系統思考,使教師在開發課程中做到有序和有主題;以一把打開的折扇表示課程單元設計,應該基于課程理念、性質、目標而設計課程的單元項目;以一條渡河的船表示課程的實施,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使教育目標得到落實,使學生核心素養得到發展,從“此岸”到達“彼岸”。
讓課程扎實生根
三級聯動,共建共享。成立“領導小組”,進行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成立“課程綜合部”,負責全區拓展性課程建設的具體策劃、組織實施、管理評價;成立“學校發展群”,學校自愿以群的方式進行課程共同開發、資源共享、教研共同參與等。
專家引領,促進發展。與多所高校簽訂合作協議,在專家團隊的綜合指導下制定方案,精選出第一批“課改種子學?!?,要求各學校精心選擇課改重點項目進行研究實踐。專家團隊的進校指導和考核評價幫助學校改善了課程建設的薄弱環節,學校也逐步形成了明晰的教育教學價值觀和課程觀。
評估改進,提升品質。建立審議制度,每所學校的課程規劃方案由區教育研究院統一審議,課程綱要由學校組織專家進行審議;關注“整體發展水平”“有無明顯環節短板”“學校拓展性課程開設數量和質量”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分層分析;精準定位問題,探索多樣化改進策略,促進課程發展改進升級;構建“學生—教師—學校”課程總體質量評價體系,研制“學生—教師—學校”課程評價表。
(作者單位系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教育研究院)
《中國教師報》2021年05月19日第7版
作者:徐瑰瑰 黃慎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