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拓展活動(北京戶外拓展公司)

前一陣子在一平臺上發了個關于CBA的一篇文章,在評論區里看到一個馬來西亞華人的留言,當我翻開他的個人主頁的時候看到了他的資料簡介。

很明顯他是一名廣東隊的球迷,當我問他在馬來西亞看CBA的人多不多時,他也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在馬來西亞還是挺多的,大部分都是廣東隊的球迷。當然,馬來西亞是海外華人最多的國家,歷史上下南洋的主力也都是廣東人和福建人。但通過這個這個小插曲,也讓我聯想到了我們的CBA的海外拓展,理論上空間還是很大的。
NBA是這個世界上人們最熟知的籃球聯賽了,之所以被人們熟知就是因為NBA的商業開發和全球化戰略走在了其他國家籃球聯賽的前列,NBA的成功不僅給美國籃球帶來了世界籃壇的霸主地位,同時也給美國帶來了巨大的商業利潤,高端的工作崗位甚至是一個較長的產業鏈。

而我作為一名八零后,對籃球的認知和喜愛也是從NBA開始的,在我06年上大學的時候也著迷于NBA精彩的比賽和文化,姚明,麥迪,科比,奧尼爾,艾佛森,都是我喜歡的籃球明星,甚至火箭隊,湖人隊,雷霆隊和勇士隊我也都追捧過。我甚至后來也有機會去現場看到過NBA的比賽,親身感受過NBA的賽場文化。
但最近幾年我開始越來越關注我們的CBA聯賽了。看NBA我可能只是看個熱鬧,看個震撼或者看個羨慕,但看CBA卻是帶著感情和思考,NBA就像是“別人家的孩子”,再優秀也只能是羨慕和贊嘆,CBA是“自家的孩子”,再不堪也承載著“全村的希望”,并且這些年我是真心的認為我們的CBA攻防節奏越來越快,越來越好看了。
體育賽事作為一個特殊的高端的服務產業,人們不會因為便宜就消費,只有消費和不消費。能不能做大做強這個產業本質上是取決于能不能提供優質的服務。當前,我們的CBA確實沒法和NBA競爭,相差太遠了,但并不代表我們不能在特定地區培養特定的用戶。我覺得目前我們至少有兩個事情可以做:

一,海外本地人的球迷市場拓展起來可能困難些,但是我們可以先從海外華人華僑市場著手,就像上面的來自馬來西亞的CBA的球迷。而目前我只知道的在中國大陸以外,只有香港的有限體育臺轉播CBA,在東南亞地區并沒有轉播CBA的電視臺。馬來西亞的這個球迷應該是通過網絡平臺看的CBA,比如直播吧或者咪咕體育。
作為亞洲地區最好的籃球職業聯賽,我們完全可以先和當地的電視臺合作轉播CBA的比賽,相比于NBA,CBA的轉播時間上是有優勢的。
二,我們需要靈活的外援政策來吸收東南亞球員來打球。就像當年NBA吸收姚明去NBA打球一樣,一下點燃了中國球迷的熱情,當然姚明的實力也是夠去打NBA的。這對NBA來說是有雙倍好處的,吸收了世界上的優秀運動員的同時又開拓了國際市場,增加了利潤。而今年我們又有很多人關注澳洲的NBL聯賽不就是因為有周琦和劉傳興的加盟么?

我們現在的外援政策基本是“一刀切”的政策,就是對海外任何國家的政策是一樣的。其實大可不必,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國家制定不同的政策。對于籃球水平普遍高于我們的國家,我們可以延用現行的外援政策,以防太多人進來影響我們的出場時間。但對于籃球整體水平不如我們或者與我們差不多的國家,比如馬來西亞,韓國,菲律賓等等,這些國家里肯定也有有能力打CBA的優秀的球員,對這些國家的外援我們就可以放的稍微寬一些,因為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開拓這些國家的籃球市場。
有這些國家的高水平的球員的加盟,我們也可以適時地擴大我們聯賽的規模,增加聯賽的球隊的數量。這樣可以有效地抵消因為球隊數量增加而導致的有些球隊水平過低的現象。球隊數量的增加,聯賽規模的擴大也在無形中擴大我們的職業籃球人口的規模,我們的籃球水平可以再上一層樓。

當然,質量是銷量之本,提升我們的聯賽質量,比賽質量,籃球水平這是能保證我們走出去的重中之重。但目前我們籃球作為亞洲長期以來的霸主,我們現在是有這個能力把我們的CBA聯賽至少在亞洲地區進行推廣的。
總之,作為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我們的各行各業的目標都應該是“星辰大海”。在我們自主制造業品牌不斷在海外“攻城略地”的同時,我們的像體育賽事這樣的高端服務業也要有走出去的決心。我們至少有在亞洲地區進行推廣的實力,在亞洲地區進行推廣賺取利潤的同時,也能反哺我們國內籃球產業的發展,然后再去拓展更大的市場,這是一個可喜的良性循環。而這個時候我們的體育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要打開思路,這是我們最該學NBA的方面。
圖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