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聚餐團建(部門聚餐活動方案)
文 | 有余姐
全文共1756字,閱讀時長約3分鐘
據說95后的職場新人們,每次在參加完公司的團建活動后,都要辭職一批。
理由有很多,社交恐懼癥肯定算其中之一。
即便是吃吃喝喝這種最為喜聞樂見的聚餐活動,也有一小部分職場新人想著能躲則躲。
這不,就收到一位職場新人的提問:

我是今年才剛畢業的應屆生,公司部門內、以及幾個平時工作交集比較多的部門經常組織聚餐活動,雖然可以免費吃大餐,但我還是很不喜歡。公司的聚餐非得參加嗎?不去會怎么樣?
同為一名不喜歡參加公司各類團建活動的社交恐懼癥患者,特別能夠理解這種心情。但比較黑色幽默的是,我恰恰是公司各類大型團隊活動的組織者。
所以,我就從團建活動組織者的角度來說一說這個問題。

01
公司專門撥出費用用于團建,自然希望員工無特殊情況盡量參加
公司花費很多的人力、財力和物力來做團建,歸根到底,無非是兩大目的:
其一,促進團隊融合,讓大家有除了平常工作之外的另一種渠道和方式相互認識、合作和交流。事實也證明,通過團建活動來促進同部門、不同部門同事的相互了解和融合的效果,確實不錯;

其二,在公司看來這也是給員工的一個額外福利。一般團建活動都會選擇在風景區,在集體活動之余,也會留出一些時間給員工自由游覽,甚至很多公司的團建,直接就安排旅游活動。
無論是哪一種目的,或者兩種目的都有,都只能是員工都積極參與了,才能起到團建希望達到的效果。否則,缺很多人,這個團建的目標基本就無法完成了。
正因如此,很多公司為了確保團建活動的正常組織,一般還會有硬性要求除非極個別特殊情況,不得請假。

02
相對于公司組織的大型團建活動,聚餐相對可以更自由選擇,但最好不要一直缺席
聚餐活動通常組織起來時間短,可能下午想起來晚上可以聚個餐,只要能訂到位置,晚上就可以直接去。
相對來說,只要一開始統計人數的時候就明確表示自己沒法參加,就不會對組織者造成困擾。
通情達理的領導和同事,會理解每個人在工作之余都會有自己的私事,偶爾幾次集體聚餐不能參加,也不會有任何意見和猜忌。

我們實在不想去,或者是真的抽不開身的時候,就大方請假,說明自己有一些重要的私事要處理,祝大家玩得開心。事實上,大家在聚餐中其樂融融、鬧成一片,很少會有人注意到少了誰。
不過,也正因為這樣小范圍內聚會會相對比較輕松、氛圍好,彼此之間更容易放下平時工作時的面具,能夠更加貼心和坦誠地交流。
你也常常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下,見識到領導和同事的另外一面。這種時候會讓人感性的一面得以彰顯,很多人都會產生一種“原來他也是跟我一樣有很多煩惱和不容易的人”,或者“原來他還有這么可愛/厲害的一面”,這可以大大拉近領導同事間的距離。

如果經常不參加這種聚會,就會把自己排除在外,久而久之,自己成了同事當中的陌生人,無形中自己將自己孤立了。
專業能力強,可以不用太在意時時刻刻小心翼翼地維護與領導、同事的關系,但如果連自己部門的同事都沒有辦法在聚餐的時候好好吃頓飯,隨意聊一聊,那可能這種性格在集體中就顯得過于孤僻了。
即便是不太需要與人打交道的崗位,也會無形中影響自己之后的工作表現,從而阻礙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如果還是一名職場新人,這個問題就會更加嚴重。

03
社交的可怕,常常源于社恐癥人的想象,大膽邁出去幾步,沒準兒你會發現還挺享受
之所以每次參加團建等社交活動之前,就會心里犯怵,我發現主要源于還沒開始,我就要進行負面聯想,比如:
我會想象著在很多人的場合,別人都在聚餐中談笑風生,好像只有自己一個人格格不入,很不自在。然后這種不自在還被其他人察覺了,“你怎么不說話?”、“你好像不太開心?”
當自己的不自在和窘迫被發現了,就更加不知所措了。
其實真正參加過幾次你就會發現,事情遠不是自己想象中那樣:

首先,在聚會場合覺得不太自在的大有人在,你并不孤單;
其次,真的沒有人會注意到你的窘迫不安,只要你不要表現得太明顯,假裝自在就沒人會注意到;
最后,你會發現,大多數時候,如果你愿意,所謂公司聚餐,其實就是跟一兩個聊得來的小伙伴,一邊品嘗美食一邊隨便聊天的場合,還有什么比這更愉快呢?
以上,送給所有跟我一樣有社交恐懼癥的小伙伴,祝你們能享受一個人的清靜,也能夠體會群體里的樂趣。
我是有余姐,10多年上市公司HR,專注分享求職面試、職業發展實用干貨。關注@游刃職場有余姐,一起成長為更具選擇權的職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