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國拓展基地(瀹侀槼鎷撳睍鍩哄湴)
【獻禮黨的百年華誕】
邦寧國泰,長治久安!安徽省寧國市是一座充滿創業創新氣魄的城市。改革開放以來,這座五方雜居,相融共生的移民城市,依托毗鄰蘇浙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現代經濟體系,凝結出開放包容、敢為人先、艱苦創業的“寧國精神”,在“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的艱苦環境下,縣域經濟發展連續多年位居安徽省前列。

承載著工業強市的夢想,國家級寧國經濟技術開發區(安徽寧國港口生態產業園)披荊斬棘、破浪前行,以寧國市委“1366”總體思路為引領,踐行“工業強市”一號戰略和“招商引資”一號工程“雙一號”理念,走出一條獨具寧國特色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深度融入長三角 構建產業新格局
在皖東南的群山環繞中,寧國經開區以產業立區,以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為引領,以“雙招雙引”為抓手,構建起產業發展的新格局。
“十三五”以來,寧國經開區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速轉型升級,形成了各大產業齊頭并進的良好局面。一方面,依托中鼎、司爾特等上市公司“資本+技術+市場”的疊加優勢,加快實施并購重組和反向投資,實現產業由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中鼎集團先后并購美國MRP、德國KACO、法國 TFH等海外企業13家。另一方面,通過產業基金引導、科創中心孵化、融資貸款等“政策包”,支持企業做大做強。2020年底,全區主導產業企業總數達780余家,占全區工業企業數的70%以上,“1+7+N”產業集群正在逐步形成(即汽車零部件1個千億產業,耐磨鑄件和精密制造、電子信息、循環經濟、食品和農林產品深加工、生產性服務業、精細化工、成套裝備等7個百億產業,“十四五”期間致力打造N個新興產業集群)。
2015年9月,安徽省政府正式批準宣城寧國核心基礎零部件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為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十三五”,寧國經開區大力加強產業研究,強力推進項目建設,持續增強創新發展,基地建設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在安徽省重大新興產業基地2019年度評估等次為A檔。

近年來,寧國經開區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在長三角一體化中廣泛開展合作,積極開展跨國合作,“雙招雙引”成效斐然。
通過加入G60科創走廊產業聯盟,寧國經開區依托其資源、技術、人才等方面優勢,推進全方位合作,獲批G60科創走廊產業合作示范園區,積極參加G60聯席辦各類活動,通過“長三角 G60科創云”“九城納賢”云招聘平臺幫助企業招引專業技術人才,與高校聯盟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寧國經開區還精心籌劃并啟動建設安徽(寧國)中德國際合作智能制造產業園,吸納德國和歐洲關聯企業反向投資,全力打造全球領先、產業鮮明、三產融合的國際合作產業園。2020年,寧國經開區全年招商引資任務順利完成,投資20億元的永電智創城項目、投資20億元的山虎機械項目、投資10億元的蘇州仕凈環保項目、投資10億元的上海華滋裝配式建筑材料項目等一批好、大項目的簽約落地,進一步完善了主導產業集聚度,提升了發展后勁。
今年上半年,寧國經開區持續拓展在杭州都市圈、環太湖經濟圈、上海產業圈等區域招商,引進層次高、稅收貢獻大的項目,延伸產業鏈上下游,開展產業鏈精準招商,深度挖掘工業機器人、智能機床等行業專精特新公司及牽動性項目,金安國紀高等級覆銅板、桑尼泰克鋁合金材料智能制造、安吉神龍智慧交安配套、張家港彩尼塑料粉末、康寧悅康戰略物資生產等一批項目簽約,新簽約利用省外資金億元以上項目28個,為完成全年“雙招雙引”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面向發展新階段,寧國經開區深入貫徹新理念,奮力構建新格局,加快培育壯大新的產業集群,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特色產業發展集聚區,著力打造以中德智造小鎮為引領,以中鼎、保隆、亞新科等為龍頭的千億級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以鳳形、聚隆等為龍頭的百億級耐磨鑄件和精密制造產業集群,以金瑞電子、安澤電工、源光電器、飛達電氣、裕華電器等為龍頭的百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搭建“雙創”新平臺 點燃跨越強引擎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寧國經開區始終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為產業進階點燃強大引擎。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長期以來,寧國經開區高度重視深化“政產學研用”合作,園區80%的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中鼎股份、裕華電器等企業與高校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54項。與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達成共建寧國分園暨寧國雙創平臺,與安工大宣城工業技術研究院共建寧國智能制造技術研究中心。園區相繼建成省級耐磨材料檢測中心、賽寶實驗室、華測檢測等公共創新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檢驗檢測、對標診斷、技術咨詢、研發合作等服務……集創新人才培育與引進、先進技術研發、技術成果轉化和創新創業服務為一體的“寧國智谷”已基本形成。
圍繞創新鏈打造人才鏈。近年來,寧國經開區大力引進科創團隊,基本形成了“引進一個團隊,突破一項技術,創建一家企業,催生一個產業”的良性發展態勢,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為強化人才服務保障,寧國經開區積極落實《關于大學生實踐教育及就業獎勵工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完善“三津人才”政策的若干意見》等人才政策,完善創新型人才薪酬待遇、安家補助、子女入學、住房優惠、社會保障等各方面的配套政策。

通過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加快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引導創新資源更多地向企業聚集,支持引導企業攻堅核心關鍵技術,寧國經開區創新發展碩果累累:
中鼎集團入圍2019年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百強,保隆公司排氣尾管產銷規模行業內居全球前三位,安澤電工躋身首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榜單,亞新科公司自主研發的無飛邊皮碗產品實現了亞洲第一家、全球第二家批量生產,8家企業成功登陸省股交托管中心“專精特新板”,瀚宇電氣和新寧裝備入選2020年度安徽省高成長型小微企業名單。截至2020年底,寧國經開區已擁有高新技術企業95家;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各類省級以上研發機構55個。
今年以來,園區企業持續加大創新投入,增強核心競爭力,自主創新能力大步提升。聚隆傳動入選2020年度安徽省發明專利百強榜單;中鼎流體、源光電器入選2020年度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名單;格閏新材料入選安徽省2021年第二批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名單;保隆、司爾特肥業、鳳形新材料共4個項目榮獲2020年省科學技術獎勵,其中1個項目獲科技進步二等獎,3個項目獲科技進步三等獎。
筑牢紅色主陣地 開啟奮進新征程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從開天辟地,到百年風華,偉大的建黨精神鼓舞著一代代共產黨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接續奮斗。

感悟百年艱辛,汲取奮進力量,戮力筑夢前行。走過極不平凡的2020年,寧國經開區繼續堅持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持續把學習成效轉化為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精心策劃“紅動經開 獻禮百年華誕”十項行動,先后開展了 “我為園區獻一策”、園區巡回黨課、黨史學習教育藝術化宣講進企業、“學黨史 鑄鐵軍 開新局”紅色基地參觀見學等系列活動,組織81名黨建指導員聯系指導園區575家企業,扎實開展“問題幫辦、助企發展”專項行動,摸排、幫扶解決問題近70個。
2016-2020年,寧國經開區連續五年獲得安徽省園區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先進單位,2020年榮獲首批安徽省開發園區“智慧黨建”試點單位。邁向新征程,寧國經開區聚力打造“紅·領·經”黨建品牌,通過開展黨建品牌創建活動,推動園區各級黨組織標準化建設更上新臺階,黨建引領作用進一步發揮,將紅色基因、紅色細胞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先進生產力,以高質量黨建賦能園區高質量發展。
“紅”即厚植紅色根基——在寧國經開區南山公園,“學黨史 鑄鐵軍 開新局”主題宣講活動已經成為一抹亮麗的風景。經開區管委會、周邊學校、企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都把這里作為“微陣地”。公園內,“黨的光輝歷史”紅色走廊、“黨史人物”展示長廊、“黨史知識”問答走廊、“黨的十九大”主題展板布置有序,處處都是溫暖火熱的“紅”,成為民眾了解黨的光輝歷程、黨的先進人物事跡、黨的重大會議精神的有效載體。

“領”即領航全局發展——寧國經開區以黨員先鋒崗、黨員服務隊、黨建指導員、黨建示范帶、重大項目服務專班等形式呈現“紅色力量”,激勵著廣大黨員干部爭做先進模范,推深做實“四送一服”等聯企服務的長效機制,以黨建示范引領,讓寧國經開區跑出發展加速度;非公企業黨組織按照產業相近、行業相關、地域相鄰的原則,組織相關企業黨組織建立“紅色聯盟”,通過以強幫弱、以大帶小、抱團發展的方式,實現工作整體提升;健全黨群聯席會制度,推行黨群組織成員交叉任職,推動黨群組織應建盡建,成功化解德特威勒公司股權糾紛、默克公司勞資糾紛,切實把組織優勢轉化為穩定、發展優勢;依托“星級鋒匯”,整合黨群活動資源,共同舉辦巡回黨課、道德講堂等活動10期,覆蓋企業120多家,受益黨員群眾1000余人,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經”即激發經濟活力——為打通為企服務“最后一公里”,寧國經開區開展“為企業辦實事”和“我為園區獻一策”活動,安排200余名干部聯系1300余家企業,實現干部聯企走訪全覆蓋。今年上半年累計走訪企業4172批次,入企宣講惠企政策2392批次,收集問題301個,兌現產業發展扶持資金近2000萬元。寧國經開區黨工委還指導幫助企業組建科技創新先鋒團隊,組織開展勞動技能競賽等活動,多形式促進企業經營發展。
牢記初心使命、開創美好未來!面向“十四五”,寧國經開區風華正茂、勇往直前,朝著“全國爭先進、安徽爭一流、宣城爭第一”的目標闊步邁進。(國際商報記者 許霞 通訊員 韓超剛 章衛)#宣城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