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皮劃艇團建拓展(上海皮劃艇)
2021年,對體育人意義非凡。奧全運征戰在即,申城體育健兒們全力備戰。一支支運動隊正以久久為功之志不懈“練”;一位位運動員正以涅槃重生之力耐淬“煉”。

讓我們跟著小體走進訓練場,走近這群可敬可愛的上海體育人,直擊“練”與“煉”。即日起每周五,上海市競技體育訓練管理中心、上海市體育宣傳教育中心攜手推出“練”與“煉”系列宣傳報道。
第七期,我們一起走進上海男子四人皮劃艇隊,感受他們這些年的努力與堅持。
斯文、憨厚、陽剛、時尚……性格迥異的四名小伙子,搭配出了相當的默契與能量。在4月初的全國冠軍賽暨十四運資格賽上,宗猛、奚凱恒、曲傳勝、姚錦程組成的隊伍順利奪得冠軍。目前,他們正在為陜西全運會加緊備戰。
競技比賽很殘酷,在高手如林的大賽中,要劃向成功彼岸,并非易事。奮楫前行向未來,四位小伙子淡看目標,一如這些年的努力與堅持,在抵達終點之前永不停止拼搏。

因熱愛而結緣
手掌老繭就是勛章


如果只是翻看手掌,你很難相信這是四位陽光大男孩的手。從事這項運動十多年,這些層層老繭和水泡,是他們艱辛付出的標志與勛章。
宗猛是四個人里面的領槳手,也是年齡最大的一位。他從小就喜歡運動,原本被父母送去習武,練了三四年之后,身體日漸強健。上小學四年級時,體育老師看中宗猛良好的身體素質,特意訓練他短跑。訓練之下,他成了學校的短跑能手。兩年后,他進入初中,精干、爆發力強的宗猛又被挑進皮劃艇隊,正式開起了他的“水上人生”。
奚凱恒、曲傳勝的經歷與宗猛相似。戴著一副眼鏡的奚凱恒來自崇明島,2008年孟關良和楊文軍的奪金戰役,讓當時還是少年的他熱血沸騰,運動激情的火苗瞬間被點燃。奚凱恒看似瘦弱、斯文,但用領隊陳松的話講,一旦到了賽場,小宇宙就會立刻爆發。
曲傳勝則是很早就樹立了要奪亞運會冠軍的目標。小學時,曲傳勝個子出挑,是班級的體育委員,暑假里原本只是參加皮劃艇的夏令營,卻被教練一眼相中,直接開啟了為期一年的訓練。
身材敦實、皮膚黝黑的姚錦程則是“劃二代”——爸爸也曾經是皮劃艇運動員。當年的小姚錦程1米6出頭,體重卻超過100公斤。父親找到自己師弟開設的俱樂部,把小姚錦程送了過去。最開始單純就是想讓他減肥,但很快就跟著打比賽了。可能是一定的基因使然,他練了沒多久,就在一次青少年賽事中,拿到了不錯的成績。
姚錦程不僅從此與皮劃艇結緣,還在短短半年時間里,減重了25公斤。不過,直到如今,姚錦程依然有著“小胖子”的外號,他也是整條艇上力量最突出的一位,在上海競體中心的冬季體能大比拼中,姚錦程以臥推150公斤的成績排名第一,很多舉重選手都比不過他。
成功沒有捷徑
唯有努力與堅持


四個人當中,沉穩老練的宗猛出任一號位,“小宇宙”奚凱恒和曲傳勝分別出任二號槳、三號槳,力量最大的姚錦程擔任四號槳。
“看似有分工,其實每個位置都很關鍵,每個人都不可或缺。”教練方磊常說,四人艇的配合與足球或者籃球隊相似,“任何一個位置發揮的作用都是相同的。你射手哪怕再強,只靠一個前鋒是沒有用的,還得有中場和后衛。”
2019年,北京,這支團隊第一次在全國比賽亮相,當時的結果不理想,大家的心情自然充滿了失落、失望,甚至是迷惘。但組隊不到3年,這支隊伍一步一個臺階,逐年穩步成長:2020年,他們站上了領獎臺,輸給國家隊0.5秒;今年的全國冠軍賽暨全運會資格賽,他們一路領先,順利拿到冠軍。
“3年間,我們其實經歷了很多,取得這樣的成績,唯有堅持和信念。”教練方磊感嘆,宗猛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作為1991年出生的老將,宗猛已經30歲,雖然也參加過亞運會,但此前一直鮮有非常亮眼的成就。
“最難的不是吃苦,而是堅持了看不到希望。”宗猛坦言,這個項目的周期性很長,可能練了五六年、六七年才會出成績,“剛開始的時候,一到比賽我就灰溜溜地回來了,那個時候確實很灰心,也想過放棄……”
這個項目的周期性很長,可能練了五六年、六七年才會出成績,宗猛的努力與堅持,教練都看在眼里。方磊說,與宗猛同一批的運動員當中,很多人都退役了,“也有不少同齡人跟他說,宗猛,別練了,看不到希望的。但這些年再回過頭來看,他們一定是錯誤的。每一個運動員都會經歷這個過程,勝利最終屬于堅持者。去年和今年的情況已經說明了一切,還是因為堅持和努力,我們才走到了第一的位置。”
一切從零開始
競技體育沒有“躺贏”


一次次突破自我,教練組和四位年輕小伙子的日常訓練頗為刻苦。方磊透露,四位隊員都是自律的典范,揮灑了比常人更多的汗水,“我們這一組,教練在與不在一個樣,隊員自己就會訓練。不管是在千島湖的冬訓或者是其他地方,每天,一堂課已經非常累了,在下午或者晚上,他們還會再去跑步或者到健身房做力量,自己進行加練,這也是優秀運動員必須具備的素質,更加專注地投入到訓練場。”
為了改善一個劃船的技術動作,宗猛在去年嘗試了新的訓練方法,在短短一個多月之內,成功減重13公斤。在科研組的幫助下,每天控制飲食,同時注重營養品的搭配,及時補充運動飲料。宗猛從小就最討厭吃雞蛋,但為了訓練,必須補充足夠的蛋白質,每天早上強迫自己吃四個。運動員突然瘦下去的話,很容易就沒勁兒了。好在有科醫團隊的保障和科學訓練的支撐,減重成功。
冬訓之后就是夏訓,水上運動員的訓練只有兩季,沒有四季。冬天積累一定的脂肪,到了夏季,訓練和比賽的強度非常大,運動員的體重自然就會下來。平時,運動員宿舍里都有一桿電子秤,需要時刻監控自己的體重,他們目前還沒有達到最好狀態,包括宗猛在內,每個人平均還要減重4到5公斤。
取得全運會的資格之后,上海男子四人皮劃艇隊在今年的首要目標,自然就是全運會的正賽。“走下領獎臺,一切從零開始。”領隊陳松一再強調,資格賽的冠軍不等于全運會的冠軍,山東、浙江都還有一條艇沒有參賽,“我們必須壯大自己,只要自己練好了,到時候誰上來比,我們都不怕。”
教練方磊也表示,競技體育沒有“躺贏”,在比賽沒有結束之前,隊伍不會去盲目樂觀,“相反,我們要從思想上和行動上更加緊張起來,冠軍不會向我們走來,我們必須自己走向勝利。”
挖筍特訓和《弟子規》
行政人員結對幫培隊員
令人欣慰的是,除了這條一號艇,上海男子四人皮劃艇隊的二號艇也拿到了全運會參賽資格。上海水上運動中心黨總支書記董瑛介紹,這源于今年全運會的一個新變化——只限制人數、不限制艇數。“這樣一來,我們人員隊伍可以更加壯大一點,配置余量也更大。放在以往,萬一個別隊員受傷,教練都比較焦慮、著急。”
今年的冬訓期,上海皮劃艇隊與賽艇隊一樣,照例前往千島湖,進行了整整3個月的訓練。寬廣湖面,可以讓運動員們更自由地發揮,一座座山峰方便運動員躲避突然襲來的寒風。
在一望無際的湖面,運動員容易產生疲勞感。為提高訓練趣味性,方磊想出一個奇招,他組織隊員們劃著皮劃艇進行“挖筍特訓”,一來一回超過16公里,也是一節訓練課的量。
長發飄飄、說話輕聲細語的方磊,是教練界少見的“文藝男”,喜歡音樂愛閱讀,寫得一手好書法。但在訓練的時候,方磊不怒自威,一旦隊員違反隊規或者訓練不到位,就會拿出自己獨創的懲罰措施——抄寫《弟子規》。“抄了這個,至少沒時間玩手機吧。再說,我帶出來的隊員,字太難看也不像話。”方磊說。
離開家鄉、遠離上海,水上漂泊的日子,用心劃出的每一槳,指往的都是夢想。董瑛介紹,為了舒緩運動員的種種情緒,上海水上運動中心的各運動隊會利用一切閑暇時間組織看電影、打籃球、跳繩、手工制作等團建活動。
“我們上海隊自己一棟樓,帶過去的廚師動足了腦筋,運動員想吃方便面,但不能吃外面的,師傅就自己弄紅燒牛肉,參照速泡面的口味來做。師傅還會自己弄點燒烤、做點珍珠奶茶、小蛋糕和蛋撻,讓運動員偶爾換換口味。雖然工作量大一點,工序麻煩一點,但運動員沒了后顧之憂,可以更加一心一意地專注于訓練。”
今年恰逢建黨100周年,上海皮劃艇隊進一步狠抓學習,以實際行動慶祝建黨百年。奚凱恒是皮劃艇隊的團支部書記,也是這支隊伍當中的黨員,每周都帶領大家在手機上進行“青年大學習”。
除此之外,中心的高學歷行政人員與運動員形成了結對幫扶的關系,引導運動員將職業生涯走得越長越好。“行政人員里面研究生學歷的很多,黨員同志也有不少,他們一對一幫培對接了皮劃艇的重點運動員。”董瑛說,運動員與自己身邊的人、與自己年紀相仿的人,更容易傾訴心聲,“我們有一個運動員,感覺自己水平上不去,很困惑,訓練欲望受影響。我們幫培這個人,就對他做好思想工作,發現有什么思想動態,及時進行疏導,效果非常好。”
圖:王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