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戶外拓展攀爬(幼兒攀爬安全注意事項)

穿上雨靴和防水背帶褲,跳入泥巴池里,跟小伙伴一起分工合作,搭建一座小城堡如何?今天一早,沐浴著陽光,嘉定區紅石路幼兒園大二班的孩子們化身小小建筑師,在泥巴池里玩得酣暢淋漓。王樂妤告訴記者:“在家沒有機會玩泥巴,這簡直太有趣了!”
“陽光、空氣、水”是學齡前幼兒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也是大自然饋贈給幼兒最珍貴的禮物。嘉定區各個幼兒園依據幼兒“戶外活動愿望清單”,把課堂搬進樹林里、小溪邊,打造幼兒戶外活動“黃金兩小時”。
作為上海“學齡前兒童善育”民心工程的重要舉措,提升學前教育的內涵質量正在不斷升級。今年以來,全市16個區圍繞“幼兒發展優先”的核心理念,從區情出發,進一步探索、豐富學前教育內涵質量發展的路徑,為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助力。

依據幼兒“愿望清單”,把課堂搬進樹林里、小溪邊
幼兒園里的一日生活如何安排,能否聽聽幼兒的建議?此前,嘉定區教育局針對區內19所幼兒園里的上千名幼兒開展愿望調研:每天都出去玩嗎?最喜歡玩什么?哪些原本可以在教室里做的事情也可以在戶外進行呢?
結果顯示,孩子們最渴望到戶外游戲、運動。捉蟲子、在山坡上滾來滾去、甚至是在草坪上散步,但凡是能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活動,都成為幼兒們的“最愛”。原本在教室里的寫生活動可以搬到戶外去嗎,下雨天能到戶外玩什么,幼兒們統統都有自己的想法,幼兒成為嘉定區幼兒園構建戶外游戲和運動的“小設計師”。
為了讓幼兒有更多機會在戶外進行運動、游戲、學習、生活,嘉定區教育局依據幼兒“戶外活動愿望清單”,充分利用幼兒一日成長中的“黃金2小時”,探索把課堂搬到戶外,在樹林里、小溪邊、山坡上,老師們僅提供一些基本的玩具和材料,在自然的環境中讓孩子們自主、自發地游戲。

記者在紅石路幼兒園和嘉定區實驗幼兒園看到,幼兒在豐富的戶外環境中攀爬、奔跑,探索動植物的奧秘世界,給予孩子無限活動體驗的可能性;教師則作為觀察者和引導者參與其中,從開闊幼兒信息視野、問題視野、探究視野、審美視野、創新視野、交往視野等多個維度,著眼幼兒全面人格和核心素養發展,進行浸入式、啟發式的教學。
嘉定區實驗幼兒園院長周衛倩介紹說,根據調研她發現,小班的孩子喜歡各種小車。于是,幼兒園在戶外專門為小班幼兒設計各種小車騎行的線路,還設置了鵝卵石路面、小橋、減速帶等路面障礙。“讓孩子們了解、感受真實生活中的路面情況,增加孩子們游戲的樂趣,激發他們探索和體驗的興趣。”

盤活區域優質資源,幼兒園“小胖墩”和“小眼鏡”減少了
嘉定區安亭地區擁有豐富的汽車資源,這里是上海國際汽車城所在地,擁有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汽車博物館、上海國際賽車場等。為了滿足幼兒對于汽車的興趣,嘉定區不少幼兒園帶著幼兒走進這些場館,深入了解汽車的“前世今生”。
嘉定區教育局局長祝郁介紹說,戶外活動不僅局限于幼兒園內,更是將視野拓展到全區的優質資源上。全區充分利用800年歷史的“教化嘉定”資源,從“自然生態、現代科技、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四方面復盤嘉定符合3—6歲兒童可用環境與資源55處,從一次性參訪拓展為延續性探索,并形成“區域資源指南”。
記者了解到,眼下,嘉定區幼兒園以戶外運動為抓手,從2017年起構建了“大視野”課程。全區幼兒園在戶外資源開發上整體行動,將幼兒的主要活動場所拓展到戶外,讓室內外活動相互融合,共同構成嘉定兒童成長的完整環境。

“大視野”課題研究聚焦“幼兒戶外深度體驗”和“環境資源開發”。“幼兒戶外深度體驗”依托組建的“主題學習、慧雅閱讀、stem+科學探究、創想藝術、靈動游戲、健康運動”等六大研究共同體,探索各類活動在戶外開展的可能性,并在幼兒作息和課程安排上對戶外活動做更多支持,在確保幼兒兩小時戶外活動的基礎上拓展N種戶外體驗。而“環境資源開發”則是依據“區域資源指南”,讓幼兒活動從園內向園外充分延展。
每天堅持戶外活動兩小時,嘉定區紅石路幼兒園園長朱萍看到了孩子們的成長:“孩子們充滿好奇心,善于發現問題,樂于與家長、老師和小伙伴分享解決問題的方法,陽光開朗。幼兒園里,‘小胖墩’和‘小眼鏡’越來越少了。”

全市普惠性托育點覆蓋率將提升至95%
“學齡前兒童善育”納入民心工程以來,嘉定區創新思路、積極行動,從保障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增加普惠托育服務資源、豐富家庭科學育兒指導等方面全面提升嘉定學前教育質量。
記者從嘉定區教育局獲悉,全區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已連續多年達到99%以上,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8.6%,公辦幼兒園比例達到70.5%,全區12個街鎮托育服務實現了“一街鎮一普惠”,科學育兒指導服務惠及全區有需求的幼兒家庭,各項關鍵指標均在全市處于領先水平。
“學齡前兒童善育”納入上海市民心工程以來,市教委共計完成65個普惠性托育點的建設,全市街鎮普惠性托育點覆蓋率達到95%;本年度,全市新建改擴建30所幼兒園已全部開工建設,并有15所幼兒園已竣工。
記者獲悉,全市通過“進樓宇、進園區、進場館、進社區、進家庭”的科學育兒指導模式,惠及40余萬幼兒家庭,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公益、便捷的育兒指導服務。全市進一步聚焦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科學評價幼兒園保教水平,引領家庭、社會科學育兒的理念,推進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
作者:張鵬
編輯:李晨琰
圖片來源:嘉定區教育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