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開拓頂點h40(頂點h40亮度怎么樣)
自2007年回歸A股后,濰柴動力(000338.SZ)首次發布定增計劃,金額高達130億元,大手筆融資的背后是這家“柴油機龍頭”大力加碼氫燃料電池布局。
5月26日,濰柴動力發布《非公開發行 A 股股票發行情況報告書暨上市公告書》,指出本次130億元定增項目共有39家機構參與認購,總認購金額近230億,超額認購1.75倍,最終有25家機構獲配認購,實際發行股票數量7.92億股,發行價格為16.40 元/股。
據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梳理,近年來濰柴動力在燃料電池產業鏈的投資布局,主要涉及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生產制造、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的整體產品方案以及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產業項目。
據悉,本次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燃料電池產業鏈建設項目、全系列國六及以上排放標準H平臺道路用高端發動機項目、大缸徑高端發動機產業化項目等產業項目。
獲多家外資機構認購
此次參與濰柴動力定增的投資方陣容強大,超額認購100億元。募資獲得包括GIC Private Limited(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UBS AG(瑞銀集團)、J.P.Morgan、摩根士丹利等外資機構認購,同時也有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山東省國有資產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等國資背景投資機構認購。
此次定增,濰柴動力向302家機構及個人送達了《認購邀請書》,其中包括公司前20大股東、基金公司45家、證券公司15家、保險公司18家、其他類型投資者204家,最終有39家投資者回復了《申購定價單》。
值得注意的是,高觀投資有限公司、施羅德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等3名投資主體雖然未在邀請之列,但由于表達了認購意向,聯席主承銷商向上述投資者補充發送了認購邀請文件。
從報價表來看,申購價格從發行底價15.32元/股至20.05元/股,申購價格超過20元/股的僅有煙臺信貞添盈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伙)一家,多數投資方的申購價格低于18元/股。
上述3家主動認購的機構中僅有高觀投資申購成功。其中,高觀投資成功申購兩筆,申購價格分別為16.50元/股、17.10元/股,總金額達9.6億元,獲配3536.59萬股。施羅德投資擬申購價格16.00元/股,總金額7億元;廣發證券擬申購價格15.73元/股,總金額4.08億元,認購價格均低于16.40元/股,因此認購失敗。
此次認購金額最大的前三家投資機構,分別為UBS AG、財通基金以及GIC Private Limited,認購價格最高分別為17.70元/股、18.03元/股、16.40元/股,最終獲配7213.78萬股、5377.62萬股以及4731.34萬股。
外資機構對此定增頗為熱衷,除UBS AG、GIC Private Limited、高觀投資,J.P.Morgan、摩根士丹利也參與了此次定增,認購總金額分別為4.6億元,3.8億元。
汽車分析師任萬付向記者指出,“外資金融機構參與定增是受利益驅動,明顯賺錢的機會不容錯過,也表明其對濰柴動力發展前景的看好。”
從行業上看,在碳中和的利好政策背景下,這些海外“聰明錢”關注的對象,主要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細分龍頭企業。典型如寧德時代、恩捷股份、億緯鋰能。
比如UBS AG在5月份,除了濰柴動力以外,還參與了北汽藍谷55億元定增,增持石藥集團約4263.80萬股;今年以來,GIC Private Limited增持中國石油化工股份1000萬股,增持洛陽鉬業約999.9萬股。
去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應用。在此背景下,“有前途”的電動車產業鏈龍頭成了關注的焦點。
根據募集資金使用計劃,130億元募資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后主要用于燃料電池產業鏈建設項目、全系列國六及以上排放標準H平臺道路用高端發動機項目、大缸徑高端發動機產業化項目、全系列液壓動力總成和大型CVT動力總成產業化項目以及全生命周期后市場服務體系建設。
重卡行業景氣度到達周期頂點
2021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柴油機龍頭”濰柴動力繼續錄得業績高增長。一季度營業收入達到654.71億元,同比增長67.88%;歸母扣非凈利潤達到304.56億元,同比增長67.00%。
濰柴動力主要產品包括全系列發動機、變速箱、車橋、液壓產品、重 型汽車、叉車、供應鏈解決方案、汽車電子及零部件等,發展戰略是以整車、整機為龍頭,以動力系統為核心技術支撐,成為智能化工業裝備跨國集團。
在2020年年報當中,濰柴動力將業績增長歸因于行業景氣周期,指出公司生產產品同比增長30%的主要原因是市場需求強勁。
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重卡行業銷量為161.9萬輛,同比增長37.9%;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銷量為91.9萬臺(其中的叉車為內燃叉車),同比增長23.9%;中國農業裝備行業銷量為52.1萬臺,同比增長53.9%。
在上述周期背景下,濰柴動力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約為1974.91億元人民幣,較2019年同期增長約13.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92.07億元人民幣,較2019年同期增長1.1%。
就實物銷售而言,濰柴動力2020年銷售發動機98.1萬臺,同比增長32.21%;銷售重卡整車18.1萬臺,同比增長12.18%;變速箱118.6萬臺,同比增長18.36%;叉車20萬臺,同比減少6.98%。
對比可以發現,濰柴動力的重卡銷售量并未趕上行業增長速度,此外,在多次調研活動中,機構屢次提問濰柴動力如何看待重卡行業的發展趨勢。
招銀國際分析師馮鍵嶸提出,中國工程機械和重卡行業自2016/17年以來的上升周期已接近頂點。他認為,一是預期地方政府專項債的發行今年可能達到頂峰,根據行業模型顯示,挖掘機和重卡的更新換代需求已接近頂峰;二是對重卡而言, 7 月份國六的實施很大可能導致需求下降。預計重型卡車的銷量將在 2021 年下半年出現同比下降。
即將于實施的國六政策觸發重卡今年前4個月出現大量的提前需求,2021年1~4月,我國重卡市場累計銷售73萬輛,較上年同期增長57%。主要由于重卡制造商提高了國五車型將于7月停止銷售,行業銷量將呈現更為明顯的前高后低局面。
針對在下一輪重卡行業景氣度下降中如何應對的問題,濰柴動力表示,公司用15年時間著力推進三大結構調整:產品結構、市場結構、業務結構。目前,對重卡行業的依賴度大幅降低,結構性調整的成效顯著。未來新業態的業績貢獻及占比將明顯增加,尤其是大缸徑發動機、液壓和CVT、新能源及智能駕駛等戰略新興業務。
加碼氫能源布局 銷售區域集中山東
梳理此次定增計劃,可以發現濰柴動力同時布局氫燃料電池和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兩種技術路線,在報告中指出,堅持“混合動力、燃料電池、純電動”多路線并舉。
“相比純電動而言,燃料電池在商用車、重卡領域更具備想象力。”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紳向記者分析,“純電動商用車存在續航里程短、充電時間長、能量密度偏低的短板,若以增加電池包的方法增加續航,裝載噸位和載貨容量會大幅縮減,導致‘純電動重卡’目前在市場上的認可度不高。”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濰柴動力此次募集資金將有20億元投資于燃料電池產業鏈建設項目,其中氫燃料電池及關鍵零部件產業化項目,總投資7.12億元,擬使用募集資金5億元;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及關鍵零部件產業化項目,總投資15.13億元,擬使用募集資金5億元;燃料電池動力總成核心零部件研發及制造能力建設項目,總投資14.79億元,擬使用募集資金10億元。
此前濰柴動力已經通過戰略重組德國歐德思公司,補齊電機控制系統短板,構筑起“電池+電機+電控”為一體的新能源動力系統集成;今年4月,2萬臺產能的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工廠以及投產,預計成為目前全球最大的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制造基地。
祁海紳認為,“隨著國家政策以及補貼向氫能產業鏈的傾斜和投入、氫能基礎設施建設提速、技術提升、成本下降等綜合因素的推動和疊加作用,氫能源在商用車重卡領域的發展將進入快車道。”
濰柴動力表示,目前公司扎實在濟南、濰坊、聊城、濟寧、無錫等地累計推廣氫燃料電池車輛300余輛,運行里程超過600萬公里。同時,公司正加速城市物流、城際物流、港口運輸等應用場景的燃料電池重卡發動機的技術研發以及商業化落地。
有投資者在深交所互動易提出,濰柴動力目前的氫能源產品主要都是山東購買,如何破解地域性限制問題?
破除地方保護在純電動車補貼時代就是一個難以回避的話題,在幾次補貼政策調整的過程中都會提及:不得設置或變相設置障礙限制外地品牌車輛及零部件、外地充電設施建設、運營企業進入本地市場。
濰柴動力董秘辦表示,氫氣來源有很多種,如工業副產氫、電解氫、煤制氫等。公司根據不同區域燃料來源的便利性和經濟性,因地制宜,與上下游企業共同推廣燃料電池業務。
成本高、基礎設施欠缺是制約燃料電池產業化的重要因素。燃料電池雖然具有諸多優勢, 是較為理想的運輸能源,但成本高與基礎設施欠缺是限制其產業化的兩座大山,2020 年中國燃料電池車銷量僅1177 輛,與新能源車的136.7萬輛形成了鮮明對比。
任萬付指出,“濰柴動力布局氫燃料電池,一方面說明企業看好氫燃料電池商用的前景;另一方面也是為轉型升級探路。作為柴油機龍頭,布局氫燃料電池,優勢在于不缺資金和銷路,劣勢則在于缺乏積累,短期內成效如何還需觀望。”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