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六零六拓展訓練有限公司(深圳六零六三照明電器有限公司)
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之方法
得語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語文,由此可見,寫好作文已經勢在必行。
過渡:俗話說:“水無常形器有形,文無定式思有式”,水沒有固定的形態,裝水的器具有固定的形態。寫作文章沒有固定的形式,但人的思想和思維方式有形式,文無定法,貴在得法,尤其是材料作文,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材料作文審題立意之方法。
01了解概念,解讀要求
1、材料作文:是根據既定材料,對材料進行分析、提煉,從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觀點的一種作文形式。材料來源于寓言故事、歷史事實;詩歌、漫畫、名人名言;新發生的事件、報刊上的新聞;一段歌詞、一組素材;一句格言、一個成語等等;其材料形式分為單則材料和多則材料。
2、 什么是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
審題,就是對所給材料的審讀,分析研究命題的意義要求;立意,就是根據所給材料確立主題思想。“意”是主題(中心),是文章的“靈魂”,“立意”就是站在一定的高度確定文章的主題思想。
因此古人云:“千古文章意為高”“意在筆先”,可見立意高下是文章成敗的關鍵。
3、 解讀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要求
材料作文往往在提供材料之后,會呈現如下類似要求:①自選角度,確定立意。②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的范圍。那么如何解讀此要求呢?
“自選角度”,從材料出發,意味著可以從許多角度審題立意,寫作時可以選擇其中一個角度,進行較為全面而深刻的論述。
“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的范圍”,材料是考生作文立意、構思的來源,意味著要從材料整體出發,全面理解材料,抓住主旨,寫作時要符合材料的觀點或中心,不可斷章取義,也不能觀點片面。
02結合習作,找出問題
從材料中提煉出符合命題意圖的主旨是寫材料作文的關鍵。很多同學表示提煉不出明確的論點,也很多同學表示:材料作文看不懂,根本不知道如何確定主旨。現在結合一個習作來找出材料作文審題立意存在的問題:
示例:一位裁縫在吸煙時不小心將一條高檔裙子燒了一個窟窿,這致使其成了廢品。這位裁縫為了挽回損失,憑借其高超的技藝,在裙子四周剪了許多窟窿,并精心飾以金邊,然后將其取名為“金邊鳳尾裙”。不但賣了好價錢,還一傳十,十傳百,使不少女士上門求購,生意十分紅火。
【分析】材料中的裁縫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藝,使自己擺脫了失誤不利的局面,變廢為寶,走向成功。在理解題意的時候要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句來準確把握立意的關鍵。如“不小心”“廢品”“為了挽回損失”等詞可以幫助我們明確“金邊鳳尾裙”的發明并不是主觀創新和時尚潮流的產物,而是一種“挽回損失”,靈活地變“廢”為寶的作品。“憑借其高超的技藝”“精心”“取名為‘金邊鳳尾裙’”等詞句告訴我們裁縫能夠變廢為寶的主要原因是:他主觀上并不放棄,甚至非常用心,加上技藝高超,創意無限。
因此,通過分析從立意上看:
1、我們認為以下幾種立意屬于準確地理解材料,應判切合題意。
(1)人要從不利走向有利,就要依靠自己永不放棄的精神。
(2)人要從失誤的陰影中走出來,就需要聰明過人的智慧、靈活變通地思維、高超絕妙的技藝。
2、以下立意屬于對材料的理解存在偏差,應判偏離題意。
(1)創新塑造成功。(2)天生我材必有用。
3、其它立意則屬于偏離材料,應判離題。如“潮流往往是偶然的創作”“我們不應盲目追求潮流”等。
從上面習作中可以看出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常見問題:
①只見現象,不見實質。對那些寓含著深刻哲理的材料,簡單地從表面引發,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從而造成了偏題。
②偏離材料,游離中心。材料是考生思考的起點,是作文立意的依據,有的作文立意偏離指定的材料,沒有理解材料的中心意思,從一些枝節入手,結果寫出來的文章與命題要求或者擦邊而過,或者相去甚遠。
③斷章取義,因小失大。不能深入理解材料所包含的中心意思和命題者的意圖,隨便以某個自己感興趣的詞語或句子為立足點就開始作文,造成偏題或跑題。很有可能就會被評卷老師判為“不符合題意”。
④忽視要求,拋卻材料。不重視對材料之后的作文提示或要求的審讀,忽視題目限定的條件,甚至完全拋棄材料,任意發揮,作文主旨與材料毫無關聯甚至相悖。
03借鑒范例,授之以漁
1、抓關鍵詞句法
有的材料為突出中心,有時會在材料中設置關鍵句(開頭句、結尾句、反復出現的詞或句子),抓住這些關鍵詞句,把關鍵性語句作為選擇立意角度的突破口,縱深開掘,確定立意。這種方法也特別適用于議論類材料作文。
示例:巴西足球名將貝利在足壇上初露鋒芒時,一個記者問他:“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說:“下一個!”而當他在足壇嶄露頭角,已成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進一千多個球后,記者又問道:“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個!”
立意:永不滿足、再接再厲、精益求精、追求是無止境的
2、由果溯因法
任何事物的產生、變化和發展,都有其內、外因素。因此,由果溯因,從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這種方法特別適用于敘事類材料作文。
示例:古代有一個漁翁,一天,在井里網撈了兩條大鯉魚;第二天,在井里撈到了三條鯽魚;第三天,僅僅撈到了幾只米蝦;第四天,第五天……什么也沒撈到,這是為什么呢?
分析:以果溯因:井里撈魚、水域狹窄、藏魚不多……
立意:到廣闊的空間去撒網,方有豐碩的收獲(眼界決定境界、大的格局觀)
3、學會多角度立意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較散,常常會出現許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沒有一個明確的中心。對于這樣的材料,審題時可以采用多向輻射的思維方法圍繞材料展開多角度立意。
示例:2002年8月20日,3000多位世界一流的數學家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了第二十四屆國際數學大會開幕式。在誕生過張衡與祖沖之的華夏古國召開這樣的大會是我們祖國的一大盛事。大會名譽主席——97歲的陳省身教授坐在輪椅上發言時,身邊的國家主席欠身為他調好麥克風。陳省身在發言時含蓄地說:“中國數學領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大會頒發了數學領域與計算機理論運用方面的世界最高成就獎“菲爾茨獎”與“內萬林獎”。三位獲此獎項的都是“老外”,他們都只有36歲,全是1966年出生的。
(解釋一下欠身:身體的全部或上部向前微傾,以表達敬意。)
分析:這則材料,學生可以采用多向輻射法進行立意。
(1)從主席欠身為陳省身教授調整麥克風的細節出發立意——我們國家以及國家領導人非常尊重知識和科學,對科學家更是充滿無限敬意。
(2)從獲獎者全是“老外”的角度立意——我國的科學工作者任重道遠,我國還需要再次吹響“向科學進軍的號角”。
(3)從三位獲獎者全是36歲的角度立意——我國在科學領域也要“年輕化”。
這樣提煉出多個立意后,學生應該擇優進行寫作。
4、比較分析法
材料中各個要素之間或同一要素的前后,往往構成一種對比關系,通過對比,找出其中的相同之處或差異之處,往往可以準確地提煉立意點。
示例1:①李時珍經過27年的調查研究,寫成《本草綱目》;②埃文利希經歷了605次失敗之后發明了藥物六零六;③巴甫洛夫研究條件反射30年,才寫出了《大腦兩半球機能講義》;④馬克思用14年時間才寫成《資本論》;⑤愛迪生發明電燈也經歷了數百次失敗。
分析從相同點立意:偉人之所以能夠取得偉大的成就,是因為他們都能認準目標后堅持不懈,長期奮斗,不怕失敗。
示例2.洛倫茲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學家,相對論的核心之一——洛倫茲變換方程便是他的杰作。然而,當發現這與牛頓的絕對時空觀相矛盾時,他茫然了,因為牛頓的絕對時空觀是當時的經典,不容置疑。一年之后,愛因斯坦走到這里時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所不同的是,愛因斯坦毫無顧忌地沖破了牛頓力學的束縛,賦予洛倫茲變換方程以全新的物理涵義,從而誕生了相對論,開辟出空間物理學的新天地。
分析從不同點立意:
洛倫茲:迷信權威,與成功擦肩而過
愛因斯坦:不盲從權威,開創新天地
04學有所悟,課堂總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探討了審題立意的方法。無論怎樣立意,都要求文章的立意正確、深刻、新穎、積極向上,給人以昂揚、奮進的激情與動力,這樣才能讓你的文章充滿正能量。
同時根據所學的方法,還應該注意以下三點原則:
1.根據材料寫作文,審題立意,不能偏離材料自行確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細地閱讀材料,提煉出材料的核心思想。(全面的觀點)
2.每則材料都可從多個角度分析立意,角度也分優劣,可以選擇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作為最佳角度。(發展的觀點)
3.上面的幾種方法不是孤立運用的,而是相互聯系、綜合使用的。(聯系的觀點)
當然,材料作文審題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且不同性質與類型的材料,審題的側重點和角度也會有所不同。因而,要提高自己的審題立意能力,所需要的不僅僅是一些方法,還需要大量的系列訓練,更需要盡力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與情感體驗,全面提升自己的思維品質與語文綜合素養。正如唐代詩人劉禹錫所說:“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寫作文也像淘金一樣,要經過千遍萬遍的過濾,雖然辛苦,但只有淘盡了泥沙,才會露出閃亮的黃金。
05得之以漁,學以致用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接下來我們就把學到的方法學以致用吧。(兩個習作,任選一個完成任務)
1、閱讀下列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隨著武漢疫情在逐步蔓延,網絡上出現了許多謠言,比如“飲用高度酒能抵抗新型冠狀病毒”“鐘南山院士建議鹽水漱口防病毒”“廣東省中醫院開具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藥方”“中部戰區空軍今天會在武漢上空開始播撒消毒粉液”,不一而足。對于這些謠言,某微信群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貴州敏敏:我覺得,只要是謠言就一定要封殺,要追究發布者的責任!
河北鋒哥:但是,人家的初心還是好的呢,還不是為了生命健康?
重慶明亮:辨別謠言需要專業知識,不容易分辨呢!
河南麗姐:老人家最愛轉發這些鏈接,我說了,他們都不聽的。
湖北小強:封殺謠言肯定是對的,初衷良好也需要方式正確。
……
面對與疫情一起爆發的網絡謠言,作為初中生的你,對此有什么看法?請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題材不限(詩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閱讀下面材料:
材料一:眼下,大疫當前,學生返校學習日期延遲。“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老師們雖沒有做主播的經驗,錄課技術也不精通,但老師們邊學邊練,加班加點,備課、錄制、剪輯、轉化、上傳,最終把一堂堂優質課通過網絡推送到學生的眼前,讓學生宅家也能快樂學習。
材料二:武漢市高三學生黃玉婷,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在“方艙醫院”隔離治療期間,她積極配合治療,克服身體不適,認真備戰高考。沒有教室書房,她把病房當教室,把護士的工作間當書房,每天在床上拿著ipad上網課,還認真地做筆記。她說:“與病魔作斗爭,也是蛻變成長的機會。困難是暫時的,面對高考,我也要全力以赴!”
材料三:受疫情影響,家中無網絡信號,四川旺蒼農家15歲女孩楊秀花,克服困難,每天清晨出發爬到山頂蹭網學習,在寒風中懸崖邊,她每天至少學習十個小時。她說:“我只想好好學習……不覺辛苦和冷。”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哪些聯想和思考?請自選角度,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佳作1
做謠言的終結者
什么是謠言?謠言就是沒有事實根據并且廣泛流傳于民間某種信息的傳言。在這個網絡信息發達的時代里,謠言的傳播速度宛如狂奔的野馬一樣飛快,弄得人盡皆知。如果想要降伏這匹“野馬”,就必須有技藝高超的人。同樣,如果想要制止謠言的廣泛傳播,就必須有謠言終結者。
謠言風波·襲來
隨著疫情的爆發,許多醫務人員不顧自身安危,沖向前線,只為從死神手中搶人,我們十分感謝他們。但當他們在前線救人時,各種謠言風波也向我們襲來,一些人為自身利益或者懷揣某種目的,又或者出于無聊,在網絡上發布一些不實的謠言,妄以引導人們去相信。如:“所有紅綠燈路口統一改為紅燈”“禁止私家車輛出行”“長沙封城”“株洲封城”、外地戶口進不了城,一律憑身份證進城等等謠言不脛而走。
謠言風波·持續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謠言風波還在肆無忌憚肆的猖獗。其中一則謠言更是讓我無比震驚。這則謠言是說“飲用高度酒精能夠抵抗新型冠狀病毒”,此則謠言一出,引起全國各地的網友紛紛評論。本來只是75%的酒精能夠有效滅活病毒,卻被人惡意造謠成這樣的話語。從而去引導不經過大腦思考的人去做。也從中可以看出了惡意造謠的人是有多么的可惡,謠言是有多么的可怕。
謠言風波·打破
當這則謠言廣泛傳播時,官方及時辟謠,視頻中的專家也給出正確的引導,她表示“75%的酒精可以滅活病毒,但并不是叫人人都去喝酒,這是兩個概念”,并且大量喝酒對人體的健康影響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對肝臟的損害,因此我們應該擦亮自己的雙眼,我們應該做到不輕信謠言不傳播謠言,做好疫情戰爭的堅強后盾,有自己的正確價值觀和立場,不隨意傳播,并且時刻關注官方信息,做一位謠言終結者。
通過這件事,我也明白了謠言具有很大的危害,它能造成社會恐慌,給社會帶來諸多的不良影響。因為親自了解,所以我明白了謠言的危害,也懂得了謠言往往止于智者。假如我沒有親自去了解這則謠言所帶來的不利影響,我可能還不太明白謠言的危害是有多大。因此不要讓謠言破壞了我們眾志成城的心,希望我們都不是輕信者,而是做謠言的終結者。
佳作2
“無情”的謠言
謠言是什么?可能是一個人的無心之言,但卻讓有心之人或者一個根本不了解事實的人大肆宣揚,最后這些流言蜚語成為一把利刃深深地插入那人的心臟,使人窒息。
謠言-酸奶事件
以前,我曾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則故事,故事圍繞著一個高中寢室的女孩們展開。那天,小麗帶著一瓶從家中拿到的酸奶,放桌子上后便拿起熱水瓶去打熱水了,等她回來時卻發現那瓶酸奶已不翼而飛。
她找遍了寢室發現那瓶酸奶正安靜地躺在床上,可瓶子中的奶已經沒了,只剩下一個空瓶,小麗很生氣,便將小怡叫進寢室,跟她對峙,小怡進來的時候,寢室里的另一個女生小元也進來了,知道這件事后,不分青紅皂白地就罵小怡是個小偷。
小怡先是怯懦地為自己沒有告知一聲就拿了酸奶而道歉,然后再說酸奶是過期的,她只是把酸奶倒了,然后把空瓶收集起來換錢而已。但是現在小麗和小元正怒火中燒,只覺得她是在說謊,便對她冷嘲熱諷,這動靜引來了其它寢室的人旁觀,不一會兒,班上的人知道了這件事,看向小怡的眼神中都帶有幾分鄙視,甚至有些人開始用言語和行為來羞辱小怡。
謠言-被迫輟學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謠言越傳越夸張,甚至有些人都在說小怡偷了同寢室女生一個月的零花錢,好幾千塊錢。小怡家里很貧困,家里有個弟弟,父母對她是個女孩很是不喜,所以對她也是愛搭不理。小怡天生敏感,怯懦,活的像個透明人,很沒存在感,經歷了幾個星期的言語冷暴力后,小怡受不住壓力,輟學了。
謠言-真相大白
小怡輟學后,同學們便很少提起她,可能是因為可惜,也有可能是鄙視。又過了一個星期,小麗回到家,看到媽媽把那一箱自己拿過的酸奶丟掉,才知道自己真的是誤會了小怡,小怡幫了自己,而自己卻那么誤會小怡,還害得她被迫輟學,一想到這里,小麗便開始難受,后悔不已。只是,小怡已經搬家,小麗再也不能當面和小怡說“對不起”了。
讀完了這個故事后,我才知道,謠言對于受害者而言殺傷力真的是極大的,它們就像一把出鞘的劍,一把上膛的槍,一把箭在弦上的弓,蓄勢待發。這些傷害是不可磨滅的。謠言止于智者,別讓我去“無情”的謠言傷了“有情”的人心,希望每個人都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輕易聽信謠言,不人云亦云。
佳作3
一群同病毒抗爭的最美逆行者
2020年,這是一個不同非凡的春節,一場疫情瘋狂地向人類襲擊,它——新型冠狀病毒,使本應闔家團圓的春節變成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但仍有許多人同病毒抗爭,保衛自己的家園。那些勇敢無畏的人們,使我感觸頗深。
在這期間,我多次聽過一句話: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他們同病毒抗爭,是“最美逆行者”。
凡人·英雄
猶記得我了解了我國的情況時,是多么的震驚。什么是英雄?在疫情中,平凡的人們都變成了英雄。我看到白衣天使救治病人,解放軍戰士紛紛奔赴武漢,空軍調配物資,各地人員紛紛捐款……然而,除了他們,還有很多人在默默作戰!
教師·陽光
由于病毒具有傳染性,全國各地的學校都延期開學。許多學校為了跟上學習進度,都開設了網課。老師變成了編劇,創作好一個劇本后,又將它修改;老師變成了導演,組織并領導網課的制作;老師變成了播音員,將自己的知識傳達給我們。老師猶如陽光,照亮了我們前進的路。他們在另一個地方同病毒抗爭,為國家培養未來的棟梁之才。
學生·花朵
在疫情中,有一部分人被病毒感染,這其中也包括了學生在內。疫情無情,人間有情,我們也有夢想。在追夢的路上,沒有任何人能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哪怕它是病毒。有的人在醫院內進行隔離治療,把病房當作了教室,也許環境嘈雜、身體不適,但手中的筆一刻也不曾停過;有的人因為家中沒有網絡信號,想盡辦法去借網,甚至是去更遠的地方,爬雪山、爬懸崖,那么偏遠的地方,那么寒冷的天氣,那么惡劣的環境,他們仍然能堅持下來,學到了忘我的境界。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要向他們學習,不向命運低頭,為了自己的夢想,頑強拼搏,努力奮斗,為夢想全力以赴!
經過這次疫情,我看到了中國的強大、民族的團結,我們一起同病毒抗爭!假如不曾有一群和時間賽跑的逆行者,那么疫情將蔓延的更加嚴重。愿他日,我們能在陽光下自由奔跑。我相信終究會有那么一天,因為我們有一群同病毒抗爭的最美逆行者……
佳作4
疫情雖在,學習不停
現在,新型冠狀病毒來襲。白衣天使守護在疫情前線,也守護著我們,守護著新冠肺炎患者,使新冠肺炎患者陸續好轉出院。在疫情期間,各地開學時間被迫一延再延,不過學校不能去也照舊學習,最近各大網絡課堂都開展了“停課不停學”網絡直播課,讓學生們在家在線學習,在家網絡教學,既不浪費時間,也推動了學習進程,病毒能隔離我們,但不能隔離我們對學習熱愛的一顆心,停課不停學,學習還繼續。
疫情期間,我們學校的老師們也沒松懈,根據我們班的實際學習進度,都是加班加點的備課,錄制教學視頻,辛苦的把一堂堂優質的課程通過網絡送給我們,使我們在家也能學習,照樣不落下學習,今年我們也是不得松懈,因為已經是初中三年的最后一個學期了,這期間正是我們學習的最好時期,在家也能努力,在疫情其間學習能使生活不再無聊,不再枯燥。
雖在疫情期,學習的人很多。比如,武漢市一名高三的學生,他將面臨高考,而我即將面臨中考,中考和高考是人生的兩大轉折點,但我們不同的是,在疫情期間,我能一家四口幸福生活在一起,而他卻不幸患上了新行冠狀肺炎,他仍然樂觀面對,在醫院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克服身體不適,依然認真準備高考,每天把醫院當作學習的教室,在醫院中學習,認真聽網課做筆記。他仍然樂觀地說:“與病魔斗爭,也是蛻變成長的機會,困難只是短暫的,面對高考,我也要全力以赴!”在這“停課不停學”期間,就是他努力的時機。同他對比,我能感受到我所處的學習環境是多么好,擁有這么好的學習環境,我無疑是幸福的。像他這樣的學生還有很多,還有一些家里住在貧困山區的,沒有網絡信號,都仍然堅持每天早上去山頂蹭網學習,在寒風中學習,她們說:“我只是想好好學習……不覺得辛苦和冷。”
對,這就是一種“疫情雖在,學習不停”精神。
雖然現在疫情還在,但是我們不放棄學習的精神還在,疫情當前,我們學習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