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拓展活動 > 夯實基層團組織建設(基層黨支部組織建設)

          夯實基層團組織建設(基層黨支部組織建設)

          admin3年前 (2022-04-22)拓展活動

          團組織是全面從嚴治團的具體載體。各級團組織堅持和落實黨建帶團建的制度安排,以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激活團組織政治功能和社會功能,不斷提升共青團的組織力、吸引力、凝聚力,把廣大青年團員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更好發揮黨的助手和后備軍作用,為全面從嚴治團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加強團的領導機關建設,切實發揮好應有的政治功能

          團的各級領導機關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著力加強自身建設。團中央指導團的各級領導機關規范開展換屆,建立“一專一站兩聯”工作機制,推動團的各級代表大會、委員會發揮政治功能、實現整體活躍,有效履行領導機關職能。

          團山東省委與省委組織部聯合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基層黨建帶團建工作的若干措施》,明確把黨建帶團建作為黨建工作責任制的重要內容,市、縣黨委每年至少聽取1次團的工作匯報。

          黨的十八大以來,團的各級領導機關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決執行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積極推動以黨內法規形式明確共青團組織一般不設立黨組的要求,理順黨組撤銷后團組織的決策機制。認真落實黨建帶團建各項制度規定,鞏固和深化團的縣級和縣級以下各級委員會書記列席同級黨的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會議、把黨建帶團建工作納入地方黨委領導班子黨建工作考核內容等工作舉措。

          團廣東省委嚴格執行省委堅決落實“兩個維護”十項制度機制,年均制定200多項貫徹舉措,每季度進行督辦檢查和評價打分,作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據。

          為持續提升團的領導機關代表的廣泛性,團四川省委在四川共青團改革方案中,規范了省市縣三級團委的代表大會代表、委員會和常委會的代表和委員構成,以情況通報的形式對未按期換屆的地方團委動態督導。嚴格團的代表和委員標準,通過建立“三上三下”機制,嚴格審核把關,從機制上保障一線團員青年參與團內事務的權利。

          團中央制定出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地方組織選舉工作條例》,對團的地方組織選舉全流程進行了明確。著力優化團的代表大會和委員會規模結構,特別是落實基層一線比例要求,明確代表大會、委員會、常委會中基層和一線比例分別不低于70%、50%、25%,增強代表委員的廣泛性、代表性。細化人選資格條件和產生程序,綜合考量人選履職的意愿和能力,突出政治標準,擴寬遴選視野,提高人選質量,充分體現政治性、先進性要求。

          為推動各級團的代表和委員更好履職盡責,2020年8月,團山西省盂縣縣委在秀水建立團代表聯絡站,縣域各級團代表紛紛駐站。為更好發揮“聯系平臺”作用,盂縣團代表聯絡站決定每月確定主題,邀請對主題感興趣的青年到聯絡站與團代表面對面座談交流。9月,盂縣團代表聯絡站在“助力脫貧攻堅”主題交流活動中結識了5名短視頻創作領域的青年朋友。經過合作,從2021年3月至12月,5名青年幫助盂縣共青團制作學黨史視頻22期,總播放量31萬余次,由此集聚了一批青年。

          團山西省委在省市兩級全部建立專門委員會,117個縣全部建成縣域團代表聯絡站,組織團代表廣泛開展理論宣講、為青年辦實事等工作,探索團代表聯絡站輪值制度,協助縣級團委共同開展工作。

          “一專一站兩聯”工作機制,以市級以上團的專門委員會、縣域團代表聯絡站建設為重點,以團的委員會成員聯系團代表、團代表聯系團員青年的“兩聯”工作機制為牽引,建設橫向覆蓋各個領域、縱向聯通各個層級、普遍聯系團員青年的工作格局體系。截至目前,全國共有31個省級團委、280個市級團委建立了專委會,2488個縣級團委建立了縣域團代表聯絡站,初步構建“委員-代表-團員青年”的扁平化聯系路徑,進一步提升委員代表工作參與度。自2021年3月以來,依托各級專委會和各地團代表聯絡站,在全團范圍內開展“我為青年做件事”活動,共開展活動1.8萬余場,參與團代表、委員38.5萬人次。

          規范基層組織建設,不斷提升團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團的基層組織是落實團各項工作任務的“神經末梢”。各地共青團不斷鞏固完善基層組織體系,以團組織為核心,向各類青年社會組織延伸,擴大對團員青年的有效覆蓋,持續推進軟弱渙散團組織整頓工作,把基層團組織建設成堅強的戰斗堡壘。

          夯實基層團組織建設(基層黨支部組織建設)

          為持續擴大基層團組織有效覆蓋,浙江省義烏市在“小哥社團”“集卡車隊”“分揀車間”及售后服務、技術小組、社區(園區)網點等“小哥集聚地”成立各類功能型組織637個,聯系青年近1.9萬人,覆蓋7個快遞行業龍頭品牌及上下游產業鏈156家中小微企業、539個快遞網點,“小哥覆蓋率”達95%。

          團浙江省委實施組織力提升“潮頭工程”,聚焦特色小鎮、非公企業、社會組織等開展團建專項行動,探索在快遞站點、社區驛站等地建團,消除快遞小哥、互聯網從業者等群體的團組織覆蓋盲區。為加強快遞物流行業團建,團省委成立全國首家省級快遞物流行業團工委,統籌全省快遞物流行業團建工作。在11個設區市和62個縣(市、區)成立市級、縣級快遞物流行業團工委,市級覆蓋率達100%,縣級覆蓋率超68.9%。

          各級共青團堅持大抓基層,鞏固傳統領域基層團組織建設,持續擴大新興領域團組織覆蓋,推動符合建團條件的應建盡建。截至2021年10月底,全國團組織數較2018年底增加76.4萬個、增長27.1%;實現社會領域團組織密度63個/萬名青年,較2018年底的32.9翻了近一番;全國非公企業團組織從2018年底不足10萬家增至31萬家。將行業系統團建作為提升組織力新的增長點,2021年,在稅務、衛健、消防等系統,建筑、交通、旅游等行業,以及互聯網、快遞、物流等領域,省市兩級新成立329家、總數超過1500家,帶動全國范圍內建立行業系統團組織的地市覆蓋面達57%,構建縱橫交織、上下貫通的組織體系。

          團貴州省委結合工作實際,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團建力度,建立團組織743個,直接聯系青年13.3萬人,擴大團組織有效覆蓋。成立于2018年10月的矮屯社區團支部,隸屬于銅仁市碧江區燈塔街道團工委,目前,團支部有團員29人,設支部書記1名、委員兩名。社區團支部建立了矮屯社區青年之家、矮屯社區春暉社、圖書屋等團屬陣地。依托青年之家開展創業就業培訓、政策宣講、法律咨詢等知識宣講80余次;依托矮屯春暉社開展春暉映晚情、溫暖貧困母親、愛心助學子、我與家鄉共發展座談會等系列春暉公益行動20余次,通過“四點半課堂”解決了社區過早放學的孩子因父母上班無法得到照顧的難題。

          為深入實施基層團組織規范化建設,團河南省委制定《全省基層團組織規范化建設工作實施方案》,通過編發指導手冊、擬定任務清單、設置關鍵指標等形式,推進基層團組織標準化、規范化,依托“智慧團建”系統對考核驗收排名靠后的20%團支部進行重點整頓。針對鄉鎮團委運行不規范、工作力量薄弱的現狀,團河南省委推動全省2451個鄉鎮街道全部完成換屆,2.4萬余名團干部充實到基層一線。并計劃利用4年時間把全省2451個名鄉鎮(街道)團(工)委書記輪訓一遍,迄今已舉辦6期鄉鎮(街道)團委書記省級專題示范培訓班,示范帶動市縣兩級團委組織開展農村領域基層團干部培訓,進一步提升了農村團干部的能力與素質。

          團十八大以來,基層團組織規范化建設持續推進,覆蓋358.4萬個團組織、7320.3萬名團員的“智慧團建”基礎數據庫基本建成,依托“智慧團建”系統實現85.9%的應屆畢業生團員完成組織關系轉接,以往“離校即失聯”的現象得到有效改善。制定出臺機關、國有企業、農村等領域團的基層組織工作條例,修改完善團(總)支部“對標定級”工作指引,推動團的基層工作制度體系逐步完善。

          團青海省委重點抓好軟弱渙散團組織整治,全省4641個村(社區)團支部均按要求進行了組織換屆,團支部書記進村兩委班子的占95.97%。在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為強化組織領導,20個村和6個社區共選出村社團支部委員78人。其中,26名團支部書記均由村(社區)兩委班子成員兼任。在海東市樂都區,當地把換屆工作同團支部對標定級充分結合,對星級評定較低的25個村團支部換屆選舉工作給予重點關注,爭取利用換屆契機推動穩步“上星”。

          大力推動團的基層組織方式創新。團江西省委結合“新時代贛鄱鄉村好青年”選培計劃,2021年在全省20%的行政村建立“團青社”,進一步鞏固擴大農村共青團陣地。選培計劃從資金、技術、培訓及平臺歷練等方面為青年發展提供支持和動力,通過“省級示范培養、市縣重點培養、鄉鎮全覆蓋培養”的三級分工,第一批遴選就吸引近3000名省外就業人員返鄉就業創業。

          “這既是為農村發展帶來活水,也是為青年回鄉發展減輕心理負擔,營造友好的返鄉創業氛圍。”在“好青年”選拔中,上饒市鉛山縣巖前村村支部書記江興紅發現了幾個好苗子,解除了困擾他多年“村級組織后繼無人”的苦惱。

          各級共青團結合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推進“團辦青年社團”,廣泛建立共青團主導的青年志愿服務、創業就業、文體活動、社會實踐等青年組織。截至目前,縣域一級青年組織已達7100余個、覆蓋各領域青年2000余萬人。深入實施“青年之家”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廣泛建設覆蓋有效、功能穩定的線下線上“青年之家”,探索“團組織+青年之家+社會組織”運行機制,推動團的組織、工作、陣地在基層有機融合。針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等新的社會階層青年,廣泛開展城市融入、就業創業、交友聯誼、公益服務等豐富活動,組織動員新的社會階層青年積極參與基層社會治理。2021年以來,388.1萬名團員青年參與各類“急、難、險、重”任務,90.3萬名大學生團員活躍在鄉鎮(街道)、村(社區)基層一線。

          豐富組織運行管理機制,激發組織工作內生效能

          團十八大以來,各級團組織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主動跟上時代步伐、走在青年前列,豐富組織運行管理機制,通過實施項目化管理模式,建立扁平化工作機制,構建社會化的工作格局,激發組織工作效能。

          實施項目化管理模式。團中央直屬機關實行年度重點項目機制,2021年研究確定了11個年度重點項目,引導直屬機關聚焦主責主業,把有限的資源和力量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機關各部門依據牽頭和參與的重點項目任務,研究確定了年度關鍵業績指標(KPI),建立科學、規范、精準的工作導向,確保工作有目標、有標準、可度量。

          團廣東省委以深入推進“命脈工程”項目為統攬,分階段分層次一體化推進團的各項工作,加強對基層建設工作統一調度指導,進一步夯實“全團抓基層”工作格局。自2018年6月實施“命脈工程”以來,各級團組織堅持以“智慧團建”系統為總牽引、總抓手、總閥門,聚焦嚴重制約團的基層建設“八大問題”,不斷鞏固和擴大共青團在基層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基層團組織弱化、虛化、空心化問題得到根本性扭轉,團的基層組織力得到有效提升。

          團天津市委采取項目化工作方式制定“村、社區團支部項目化工作清單”,印發工作手冊,精準描述基層團組織工作目標、任務內容、工作流程及考核要點,促進基層團務工作系統規范,更好地發揮基層團支部戰斗堡壘作用。目前,已在全市16區選取230個社區團支部、460個農村團支部進行試點工作。團北辰區委以工作手冊為主要抓手,將其作為考評村、居共青團工作的主要依據。在2021年的區直屬單位團委書記述職評議會上,團北辰區委對每個鎮街現場隨機抽查了3-5本工作手冊。“三會兩制一課”落實是否到位?“海河青聽”工作成效如何?社區開展了多少場夏令營活動?這些被納入考核的工作,翻看手冊就能一目了然。

          建立扁平化工作機制,推動全團工作信號、資源、方式、力量直達基層,確保了各級團組織內部步調一致、協同一體、運轉流暢。

          團山東省委實施“省抓縣、市抓鄉鎮”扁平管理機制,做到工作信號直達、工作壓力直達。2021年,向工作突出的7個地市、47個縣區、27個企業和40個高校的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寄發喜報,對部分后進縣區點名通報,切實傳導壓力、激發動力。在濟南,團濟南市委通過集中調研服務的方式,對全市13個省級以上經濟開發區、161個鎮街進行了全面摸底。統計“休眠期”“困境中”“陌生人”三類基層團建難點單位,在團干部配備、團的資源發揮、重點工作推進上,依托青工委建設要求,制訂專項解決方案,分類推動各園區、鎮街建設青工委,全面開展青年服務工作,探索“市抓鎮街”工作機制的良性工作模式。

          團北京市委按照“青年匯+”的工作模式,以青年匯站點為中心,引入書店、劇場、商場等青年群體聚集的社會服務單位,作為“青少年實踐教育活動點”,形成1個青年匯站點+多個常態化陣地的服務模式,進一步延伸共青團服務青年的工作手臂。

          夯實基層團組織建設(基層黨支部組織建設)

          構建社會化工作格局。各級共青團改進組織動員方式,破除行政化思維方式,圍繞地方黨委中心任務和青少年需求,主動向社會籌資源、從青年中找幫手,完善全團聯動、面向社會、開放共享的資源配置機制,推動團組織在志愿服務、濟困助學、就業創業、人才培養、實踐育人等領域,形成服務大局和服務青少年效果好、具有穩定政治功能和社會影響力的項目品牌。2020年團中央本級主動籌措社會資金近15億元用于開展工作,是全年財政項目經費的6倍;各級團屬基金會廣泛開展社會化募捐,著力激發青年群眾的主人翁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所募得的5.8億元愛心資金全部透明高效地用于支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大幅降低了工作的行政化依賴程度。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川 通訊員 李佳陽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一點團建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頁地址:http://www.bgy-competition.com/post/157244.ht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沿河| 广德县| 华蓥市| 常山县| 静安区| 响水县| 永川市| 嫩江县| 翁源县| 图木舒克市| 涿州市| 诸暨市| 万盛区| 岳池县| 雷波县| 泸西县| 榕江县| 钟山县| 汕头市| 万载县| 依兰县| 甘泉县| 贞丰县| 宁都县| 清水河县| 司法| 江北区| 荥阳市| 东辽县| 温泉县| 福泉市| 辽阳县| 南岸区| 台南县| 五常市| 兴宁市| 南和县| 平顺县| 五大连池市| 新兴县| 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