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素質拓展(素質拓展意義)
半島記者 李曉哲 通訊員 呂棟 王功修
在即墨古城賞傳統技藝,品傳統文化;在樂都音樂谷探究樂器奧秘,感受音樂魅力;在青島藍谷國家深海基地參觀“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學習海洋科學知識……在發展素質教育上,即墨區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立足地域特色和校情實際,大力開展以知識科普、體驗考察、勵志拓展等為主要形式的研學旅行活動,推進學校教育與校外教育的銜接,廣泛吸納有益教育內容,讓學生在“第二課堂”上汲取養分、促進成長。
恢復重建的即墨古城,承載著即墨的千年歲月,也承載著即墨悠久的歷史文化,學宮、文廟、書院等場所都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即墨區第一實驗小學充分利用距離古城近的區位優勢,緊密結合課程教學,適時把課堂搬進古城,引領學生開啟研學之旅——聆聽專家講座,開展經典誦讀,體驗傳統工藝,進行詩文創作。
“在這里學到了歷史、禮儀、建筑、非遺等許多在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非常難忘,收獲滿滿,希望可以常到這里上課。”說起到古城的研學之行,該校四年級四班的于睿難掩興奮之情。
“教育需要貫徹‘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理念,通過這種走出校門的研學活動,學生‘玩中學、學中玩’,加深了與自然和社會的接觸,實現了知行合一,還歸了教育本色。”即墨區教育保障服務中心主任蘭心田說。
作為一座藍色新城,即墨大地上的現代時尚元素也不斷聚集,山大青島校區、國家深潛基地、海洋科技國家實驗室、樂都音樂谷……這些既是即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符號”,也是有利的育人載體,為學生學習知識、開闊眼界、陶冶情操提供了廣闊陣地。
前不久,即墨潮海第一小學組織到青島樂都音樂谷開展實踐活動,學生們在講解員的引導下,參觀樂器展廳,欣賞名家演奏,動手自彈自唱,一個個大呼過癮。“這里就像一個音樂王國,各種樂器太神奇了,我最喜歡非洲鼓。”游玩后,六年級一班的劉紹明意猶未盡,渴望能有機會再來這里。
在教師李凌云看來,這樣的活動不僅只是好看好玩,其更大的意義在于潛能的開發和心智的啟迪。“學生在這里學到了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既增長了見識,又培養了興趣,很有益于身心的發展。”
而研學旅行與課程多、學習緊的高中學生也不“絕緣”。即墨區實驗高中組織學生走進當地消防大隊,參觀內務及消防車,試穿消防衣,親自動手操作消防器械……通過真實化的體驗,學生增長了消防安全知識,加深了對社會的認知,放松了身心。對于此行,學生周怡的感受是:消防大隊參觀是很受益的一課,學到了急救、逃生繩結、公共交通工具逃生路徑等有用的技能,更加懂得了生命的寶貴。“高中生活不僅要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得到發展,更重要的是使他們的內心和精神變得豐富,通過實踐教育不斷開闊視野、培養格局意識,為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高二級部主任張偉偉的一番話道出了其中的深意。
為把研學旅行工作做實做好,即墨區專門出臺了管理辦法,并制定了具體實施方案,堅持面向全體中小學生原則,逐步建立小學以區情、市情為主,初中以市情、省情為主,高中以省情、國情為主的研學旅行體系,拓寬綜合實踐育人途徑。
“研學旅行也是我們落實青島市‘十個一’項目的重要舉措,通過形式多樣的‘第二課堂’活動,寓教于行,以研促學,讓學生在參與體驗中養德啟智、全面發展。”即墨區教育和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德軍說,下一步將不斷健全和完善研學旅行工作機制,打造精品研學線路和特色課程體系,充分釋放研學旅行對學生成長的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