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團建方案 > 南京公司戶外拓展(南京戶外團建活動)

          南京公司戶外拓展(南京戶外團建活動)

          admin3年前 (2022-04-27)團建方案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劉亢?凌軍輝

          南京公司戶外拓展

          ◇2021年,南京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6萬億元,繼續保持全國大中城市十強;人均GDP17.45萬元,居省會城市第1位;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48萬元,保持GDP超萬億城市第1位◇過去的南京是“大江兩岸起宏圖”,現在則是“人江相近、城江相融”,奮力譜寫與江共生、擁江發展的新篇章◇南京的人均GDP、研發投入強度、人均期望壽命等指標已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完全能夠也應該成為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城市典范  從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到“在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爭當表率,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爭做示范,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的新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一系列重要講話指示精神既一以貫之、一脈相承,又包含更高期望、賦予更大責任。  時間是最忠實的記錄者。南京作為江蘇省省會,不僅是六朝古都、人文綠都,也是創新之城、樞紐之城。奮進新征程,南京如何扛起“三大使命”、作出更大貢獻?全國兩會期間,《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韓立明。 貫徹新發展理念?提升綜合首位度  《瞭望》:面對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南京如何識變應變求變,實現“穩字當頭,穩中求進”?  韓立明: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南京全面貫徹中央和省委部署,“穩”的基礎有效鞏固、“進”的動能持續激發、“好”的態勢更加明顯。202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6萬億元,繼續保持全國大中城市十強;人均GDP17.45萬元,居省會城市第1位;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48萬元,保持GDP超萬億城市第1位,努力實現四大轉變。  全面創新引領動力之變。大力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加快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行動方案獲科技部批復,位居“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1”榜單全球第8位、國家創新型城市排行榜第4位。  聚力轉型催生結構之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十三五”以來,南京以年均1.9%的能耗增速支撐了7.3%的經濟增長。大力培育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2021年全市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一倍以上,新型顯示、集成電路等產業增加值均增長20%以上。  深化改革促進效率之變。建立健全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體制機制,出臺實施優化營商環境3個“100條”政策,“拿地即開工”“一業一證”等改革走在全國前列,連續兩年獲評中國營商環境標桿城市。  全域統籌推動空間之變。“米”字形高鐵網絡、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獲批等一系列大事要事,推動南京加快成為全國承東啟西的雙向開放門戶。俯瞰6500多平方公里土地,“南北田園、中部都市、擁江發展、城鄉融合”的美麗南京日益可感。  《瞭望》:作為江蘇省省會,南京如何進一步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  韓立明:城市首位度是一個綜合概念。南京全面評估、系統發力,持續提升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綜合首位度。  從創新首位度看,南京科教資源豐富。新公布的全國“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南京有13所,居全國第3;在寧兩院院士96人,居全國第3;每10萬常住人口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3.52萬人,居全國第2。把科教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我們將全力開動科技創新引擎,積極打造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奮力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之都。  從綠色標識度看,南京“山水城林”一體。“十三五”期間,南京水環境質量、PM2.5年均濃度、林木覆蓋率、單位GDP能耗下降率等主要指標,均位列江蘇首位。面向未來,南京將胸懷“國之大者”,守護綠水青山,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繪就美麗中國“南京畫卷”。  從共享感受度看,南京醫療、文化等資源優勢明顯。在江蘇省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監測統計中,南京連續四年保持全省第1,其中基本醫療衛生、基本公共文化體育等6個大類排名第1。我們將持續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打造全齡友好型城市,讓新老南京人都能共享現代化建設成果。  當然,我們也清醒看到短板:城鄉區域發展不夠協調均衡,經濟開放度不夠高,城市國際化水平有待提升。痛點就是發力點。我們將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打造區域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在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中站位排頭、多作貢獻。  服務國家戰略?把機遇交匯轉化為支點優勢  《瞭望》: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南京如何打造開放支點,構筑國內國際雙循環鏈接樞紐?  韓立明:南京地處“一帶一路”交匯點、長江經濟帶關鍵節點、長三角地理中心,兼具國家級新區與自貿試驗區等開放平臺,有條件打造雙向開放樞紐。爭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示范區”,南京全面拓展東西雙向開放、陸海聯動開放,更好服務長三角、聯動東中西、鏈接亞太。  做大雙向開放市場。南京都市圈腹地人口達3500萬人,消費市場規模超過1.5萬億元,在擴大內需上優勢明顯。我們正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力爭通過三年左右努力,使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1萬億元。大力拓展“一帶一路”沿線新興市場,積極創建國家數字貿易發展示范區,不斷提升內外需、進出口協調發展水平。  做強資源聚合平臺。充分發揮江北新區和自貿片區“雙區”疊加優勢,對標RCEP等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深化以數字金融、國際人才、數據流動等為重點的制度型開放。拓展國際“朋友圈”,提升大型國際會議、會展、賽事承載能力,力爭今后五年新引進總部企業500家以上。  做實區域協調發展。緊緊圍繞“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重點,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積極推進沿滬寧產業創新帶、長三角科創共同體建設。以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為牽引,推動南京都市圈“東進、西融”,當好促進長三角中西部地區隆起的“尖峰”。  做優綜合樞紐功能。立足單個極點向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兩個扇面輻射,南京將加快推進祿口機場三期、南京北站、寧宣城際等重大項目,完善南京站、南京南站、南京北站、祿口機場站“四站”聯動格局,加快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著力打造鏈接全球、輻射全國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  《瞭望》:面對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五新三主”的新定位,作為長江進入江蘇“第一站”,南京如何描繪“與江共生”新畫卷?  韓立明:近年來,南京鐵腕“止血”、涵養生態,累計退出生產岸線超32公里,28條入江支流水質全部穩定達標,生態岸線占比大幅提升至78%。如果說過去的南京是“大江兩岸起宏圖”,那么現在則是“人江相近、城江相融”。未來,我們將一以貫之落實好“五新三主”新要求,奮力譜寫與江共生、擁江發展的新篇章,推動實現“三個轉向”:  從岸線整治轉向全域空間治理。在退出的生產岸線全部還給母親河、讓給老百姓的基礎上,我們追根溯源、系統施策,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加強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環境準入負面清單“三線一單”管控,實現城市空間與生態空間貫通融合。  從水質提升轉向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環境質量好不好,除了看水質,更要看鳥往哪里飛、魚往哪里游。我們將把生物多樣性改善作為生態系統恢復的重要指標,嚴格落實“十年禁漁”,用科學系統、自然修復的辦法,展現長江水清魚躍、岸綠景美的良好生態環境。  從生態保護修復轉向綠色低碳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并不是不發展,而是堅持新發展理念的發展,這也是確保長江得到有效保護的治本之策。我們將堅持破立并舉,把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為總抓手,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推動鋼鐵、石化等沿江產業綠色轉型,加快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的現代經濟體系。 賡續文脈激發活力?建設現代化典范城市  《瞭望》:今年是南京獲批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40周年。奮進新征程,擁有近2500年建城史的南京如何更好發揮文化的力量?  韓立明: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探索一條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路子,我們將堅定文化自信,把時代精神、人的需求融入文化強市建設全過程,努力讓“社會文明程度高”成為南京現代化建設最顯著的標識。  作為英雄之城,我們將用紅色文化凝聚人。全市現存紅色遺跡160多處,見證了中華民族從沉淪中奮起的苦難和輝煌。我們將統籌做好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的文章,讓紅色資源進一步“活”起來、“火”起來,讓信仰之光照亮新時代奮斗之路。  作為六朝古都,我們將用歷史文化熏陶人。在南京城市演進的歷史長河中,不同時期的先人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我們將深化人民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有機更新,抓好歷史文化街區、歷史風貌區保護利用,讓每個市民感受到文化就在身邊。  作為博愛之城,我們將用開放文化感染人。包容溫暖每個人,是南京獨特的城市氣質。我們將傳承和放大這種寶貴氣質,弘揚“誠樸篤行、正義互助”的城市品格,讓這座城市更加包容、更有溫度。  作為文學之都,我們將用創新文化吸引人。南京現有文化企業3.3萬家,92個文化產業載體遍布全城。我們將持續壯大創意、動漫、影視等產業,放大世界文學之都等品牌效應,用南京實踐闡釋中國理念、用南京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用南京文化展示中國形象。  《瞭望》:南京為何提出“全面建設人民滿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典范城市”的奮斗目標?  韓立明:有著深厚歷史積淀、悠久文化傳承、光榮革命傳統的南京,從來都是一座勇立潮頭、敢為人先的城市。去年召開的南京市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全面建設人民滿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典范城市。目前,南京的人均GDP、研發投入強度、人均期望壽命等指標已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完全能夠也應該成為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城市典范。  建設現代化典范城市,我們有一個完整架構和內在脈絡。“十四五”是起步階段,地區生產總值要突破2萬億元,人均GDP進一步提高,為現代化建設先行示范。展望2035年,全市經濟總量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20年翻一番,建成創新活力與人文魅力交融、古都風韻與時代風尚輝映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樣板。再經過15年的努力,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時,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成為展示中國式現代化、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典范城市。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建設現代化典范城市,不僅要體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總體要求,彰顯南京的個性特征,更要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們將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部署,立足“城市管家、施工隊長、南京工匠”定位,把規劃圖變成作業圖、把計劃表變成計時器,以“滿格動力”和“充沛精神”,推動“強富美高”新南京的現代化圖景加快變為生動現實。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一點團建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頁地址:http://www.bgy-competition.com/post/158633.ht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嘴山市| 大洼县| 镇坪县| 凌源市| 龙泉市| 恩施市| 尚志市| 隆化县| 西吉县| 巴东县| 平定县| 冕宁县| 玉田县| 松滋市| 太白县| 安图县| 南京市| 昌邑市| 日土县| 讷河市| 德清县| 商丘市| 福清市| 龙游县| 友谊县| 巍山| 乳源| 巴东县| 余江县| 阿拉善右旗| 安阳市| 上杭县| 高清| 鹤峰县| 双江| 淮滨县| 周至县| 漠河县| 湖北省| 泸州市| 桓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