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拓展活動(拓展活動方案)
北京市2022年群眾體育重點工作安排發布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全市群眾體育系統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體育的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國家體育總局和市委市政府要求部署,發揮“雙奧之城”優勢,乘勢而上、持續發力,以更加奮發有為的姿態不斷推動全民健身事業躍上新臺階、開創新局面,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一、提高思想認識,
慎終如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 一是嚴格壓實“四方責任”,堅持防控為先,堅持動態調整,統籌賽事活動舉辦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督促各類公共體育場館、設施和體育運動項目經營單位嚴密防控、優化措施,堅決落實全民健身疫情防控屬地責任。
● 二是擴大優質的線上全民健身產品和服務供給,按照防控優先、突出重點、分級分類的原則,開展線上健身項目研發,加大居家健身指導力度,激發群眾健身內生動力。
● 三是推廣非聚集性健身理念,開展形式多樣、參與方便、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引導線上運動、客廳跑、夜間跑等非聚集性活動成為市民健身新趨勢。
二、強化責任意識,
堅持黨對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領導
● 一是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和《北京市全民健身條例》,推動形成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新格局。將全民健身工作融入首都發展大局,進一步發揮政府作用,激發社會力量積極性,優化資源布局,補齊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短板,鍛造全民健身賽事活動長板,強化科學健身服務,壯大社會體育組織,營造良好的全民健身社會氛圍。
● 二是強化政策保障。研究部署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貫徹落實工作,細化《北京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任務分工,明確責任部門和工作時間表、路線圖。完善全民健身評估體系,指導各區出臺區級全民健身實施計劃,突出區域統籌,聯動發力,為推動全民健身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政策保障。
● 三是夯實組織領導機制,充分發揮市全民健身工作聯席會議協調機制作用,研究解決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難點、堵點問題,形成齊抓共管合力,高質量推進北京市全民健身工作。開展北京市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更好履行政府體育公共服務職能。緊密圍繞人民群眾需求,繼續開展全民健身示范街道和體育特色鄉鎮創建工作,不斷完善覆蓋城鄉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
三、聚焦健身需求,
加強社區設施建設與管理
● 一是深化“吹哨報到”“接訴即辦”改革,推動主動治理、未訴先辦,將社區健身設施建設與管理問題列入市委深改委“接訴即辦”專項改革小組2022年“每月一題”專項任務。夯實工作責任,實行清單式管理、項目化推進,突出重點區域,研究對策措施,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社區健身設施問題。
● 二是繼續將市民身邊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納入市政府重要民生實事項目。復合利用城市已有空間資源,充分挖掘存量建設用地潛力,新建100處足球場、籃球場等體育健身活動場所,維護更新1000處室外公共體育設施,補齊場地設施短板,為市民提供豐富多樣的運動健身空間。
● 三是進一步推動落實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屬地運營管理主體責任,在全市范圍內推廣室外健身器材“一鍵報修”試點工作成果,通過安裝“二維碼”標牌,實現室外健身器材掃碼報修,建立室外健身器材維修管理工作機制,提升室外健身器材報修維修效率。建立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技術安全檢測機制,對室外健身設施進行巡檢,及時掌握使用年限、運營開放、安全隱患等情況,引導和督促屬地落實管理責任,為廣大市民提供安全可靠的健身活動場所。
四、完善活動體系,
優化全民健身賽事活動供給
● 一是發揮傳統性、品牌性、經常性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引領作用,構建全民健身賽事活動體系。立足北京市第十六屆運動會、北京市第二屆冬季運動會、北京市體育大會、大眾冰雪北京公開賽、北京國際風箏節、北京國際山地徒步大會、“和諧杯”乒乓球比賽、第二屆北京市社區杯八人制足球賽、市民羽毛球挑戰賽、北京市業余排球聯賽、“北京紀錄”挑戰賽、三對三街頭籃球賽、自行車聯賽等品牌活動,廣泛開展線上線下結合、群眾參與度高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
● 二是統籌各類人群體育健身活動均衡發展。推動廣播體操、工間操、健身氣功進企事業單位,舉辦青少年輪滑、滑雪、冰球比賽、老年健身項目展示賽,舉辦殘疾人冰壺比賽,農民籃球、跳繩及戶外交流賽,促進職業人群、農民、殘疾人、婦女等群體參與健身活動。
● 三是立足春節、元宵節、端午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廣泛開展新年登高、健康走跑、花棍、龍舟、冰蹴球、舞龍舞獅等寓意深厚、內容豐富的體育休閑活動,推廣拔河、廣場舞、秧歌腰鼓、柔力球、健身氣功等傳統體育項目,弘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開展京津冀羽毛球、健身氣功、輪滑、冰蹴球、游泳、擊劍、徒步、社會體育指導員交流展示等活動,加強全民健身文化交流。
● 四是積極培育小眾精品活動。開展卡丁車、帆船、冰球、兒童滑步車、健身瑜伽、釣魚、射箭、飛鏢、氣排球等小眾精品賽事活動,豐富全民健身賽事活動供給。
五、擦亮雙奧城市名片,
鞏固和擴大冰雪人口發展成果
● 一是發揮“雙奧之城”優勢,借助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成功舉辦掀起的群眾參與冰雪運動熱潮,進一步推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群眾性冰雪賽事活動蓬勃開展,持續打造品牌,舉辦北京市民快樂冰雪季系列活動,線上線下、室內外相結合,不斷豐富線上冰雪活動內容和形式,適時舉辦冰雪公益體驗課、冰雪嘉年華等線下冰雪活動。
● 二是積極推動后冬奧時代冰雪運動發展,發揮冬奧場館、人才、文化等方面優勢,加強冰雪運動知識普及和冰雪文化推廣,不斷提升群眾性冰雪運動普及程度和發展水平。持續推動群眾冰雪運動場所建設,不斷改善廣大群眾參與冰雪運動的條件。
● 三是大力開展體育組織冰雪推廣普及系列活動,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宜冰則冰、宜雪則雪,鼓勵“零基礎”市民學習冰雪運動技術、參與冰雪運動,進一步擴大參與主體和覆蓋面,持續擴大冰雪運動人口規模。
六、深化體衛融合,
提高全民健康理念和健身意識
● 一是積極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推進健康關口前移,繼續與市衛生健康委共同舉辦運動處方培訓班,試點建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科學健身門診。依托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開展慢性病智能社會治理研究,推動慢性病健康管理與智能智慧模式的深度融合發展。
● 二是豐富科學健身指導方式、渠道和頻次,以空中、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加大科學健身指導服務供給,利用互聯網、新媒體技術通過網絡直播課、線上視頻課向市民推廣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和理念,吸引更多人民群眾參與全民健身。強化全民健身激勵,積極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國民體質監測等工作。
● 三是強化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和服務,抓好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和崗位再培訓工作。推動開展形式多樣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務活動,組織社會體育指導員深入基層,有序開展交流展示比賽、健身技能培訓等志愿服務活動。
七、優化組織網絡,
發展壯大各級體育社會組織
● 一是持續完善覆蓋城鄉、規范有序、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組織網絡,帶動各級各類單項、行業和人群體育組織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支持單項體育社會組織加強項目普及和推廣,鼓勵各級體育社會組織積極發展單位會員,探索發展個人會員,探索多種方式扶持基層體育社會組織發展,發揮好已有傳統體育社會組織作用,同時關注新興體育社會組織。
● 二是完成北京市體育總會換屆工作,繼續做好市級體育社團年檢、換屆工作。做好社團專項抽查工作,梳理抽查的項目和內容,將專項抽查工作推向縱深,注重解決社團實際存在問題,直面難點,化解難題。統籌推動支部和協會黨建工作,繼續加強支部和業務主管協會黨建工作。
● 三是鼓勵發展社區群眾自發性健身組織,持續開展基層健身團隊備案及星級評定工作。重視和發揮各人群和各行業體育社會組織在全民健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支持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組織健身活動常態化、制度化,進一步解決群眾參與賽事活動“人在哪兒、組織在哪兒”的難題。
八、強化科技引領,
推動全民健身智慧化發展
● 一是以滿足市民多元化健身需求為出發點,利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整合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場地設施、體育組織和科學健身指導等業務板塊,打造基于體育服務、體育數據、體育用戶等多維度的智慧體育生態圈。推動全民健身服務平臺建設,實現全民共享全民健身成果,使全民健身服務更加便捷、高效、精準。
● 二是改革創新傳統體育互動模式,拓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智慧化健身新空間,開展豐富多樣的線上活動,激發群眾參與健身熱情。
● 三是發揮“北京健身匯”“安心體育行動”平臺作用,為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提供人身意外保險服務,為安全有序開展全民健身賽事活動保駕護航。
九、加強黨風廉政建設,
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 全市群體戰線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鞏固深化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力求在學深悟透、知行合一上下功夫、見成效。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推進黨建工作,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做到“三個一”和“四個決不允許”。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化“以案為鑒、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切實做到受警醒、明底線、知敬畏。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及實施細則、市委貫徹落實辦法,馳而不息糾“四風”樹新風。強化底線思維,加強風險防范,統籌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賽事活動的安全督導體系建設,完善制度,健全機制,加強督導,堅決杜絕管行業不管安全、管業務不管監管的現象,杜絕發展與安全、業務與監管“兩張皮”問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緊扣“七有”“五性”,用心辦好民生實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來源 體育北京
編輯 孟紫薇
流程編輯 嚴圣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