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團建場地(海口搞團建的地方)
入夜,清涼的夏日晚風吹散了悶熱,人們決定出門透口氣。尋著一陣陣此起彼伏的鼓聲,來到海口瓊山區(qū)龍?zhí)伶?zhèn)永鞏村的文化廣場,龍?zhí)粱友年犼爢T正踩著歡樂的步伐,奮力敲響腰鼓,唱出心中喜悅……
一支自娛自樂的小隊伍竟變成龍?zhí)伶?zhèn)的“文化名片”。腰鼓隊負責人周桂梅把這歸功于一場前所未有的“文明革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
2018年8月,海口瓊山區(qū)、美蘭區(qū)被列入全國首批5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建設單位之一,一股文明新風隨之吹進尋常百姓家,一如晚風滋潤著人們的心田,更鼓舞著各行各業(yè)的人們迅速行動起來,以前所未有的豪邁激情,投入到海南自貿港建設中來。
兩年多來,海南以全國試點為引領,大力拓展和深化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探索文明實踐“海南路徑”,逐步由“全國試點”向“全國樣板”邁進。
在瓊崖紅軍云龍改編舊址,云龍中心小學“紅志小導游”為到訪游客講解瓊崖紅軍的艱苦斗爭
頂層設計科學謀劃
試點矩陣逐步鋪開
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
文明實踐該“怎么做”“在哪做”“誰來做”“做什么”?——剛開始,不少人有這樣的疑惑。
試點開始后,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高位推動。根據相關指導意見和海南實際,省文明委印發(fā)了《關于海南省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的指導方案》,推動構建了“五級書記”責任體系。
試點先行、梯次推進、逐步鋪開,省文明辦負責人告訴記者,海南以兩個全國試點為帶動,把瓊海、昌江等作為省級試點;2019年10月,儋州、瓊海、臨高、昌江、瓊中被列入全國試點。在抓好7個國家級試點縣(市、區(qū))基礎上,海南確定了16個省級試點,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實現(xiàn)全省全覆蓋,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老爸茶館講黨史
理論宣講“接地氣”?
“我們今天講文明實踐和鄉(xiāng)村振興的關系。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我們當中的黨員要做好表率,積極參與想鄉(xiāng)村振興……”5月24日,一場特殊的“老爸茶館黨史課”開講,海口鄉(xiāng)賢、紅旗鎮(zhèn)“益·老爸茶”宣講隊隊員蒙美明用通俗易懂的“鄉(xiāng)音土話”把黨的理論知識送到了村民的心坎里。
“像是聽故事,喝茶聊天的時候,不知不覺就聽進去了。”墨橋村委會村民陳先鋒聽得很認真。在他看來,蒙老的話聽得懂、記得住、有感觸,讓他更加明白什么是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也讓他對未來更有信心。
海口鄉(xiāng)賢、瓊山中學退休教師蒙美明在老爸茶館宣講理論知識
與此同時,“演中發(fā)布”“演豐發(fā)布”“昌城之聲”,走進美蘭區(qū)的一些村莊,鄉(xiāng)村廣播也被利用起來,海南話輪番播報傳理論、講政策、話發(fā)展。40組161名黨員志愿者組成志愿小分隊,到群眾家中宣傳宣講新思想、新政策。
推動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是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首要任務之一。海口通過打造本土宣講隊伍,以老爸茶店、田間地頭等作為傳播點,宣講紅色故事、傳統(tǒng)文化及黨的最新理論政策,譜寫新時代文明實踐主旋律。
農民登上大舞臺
文化惠民暖人心
2場晚會,2套人馬,35人上臺,他們白天是農民、小商戶、漁民等形形色色的普通人,晚上變成了演員,年紀最小的30多歲,最大的已近古稀,為了準備演出,龍?zhí)粱友年犼爢T幾乎每天晚上都要排練。
2006年,退休3年后的周桂梅成立了腰鼓隊,她知道龍?zhí)寥藧鄞蜓摹?/p>
2018年10月,瓊山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三級架構組建完成后,龍?zhí)伶?zhèn)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成立,腰鼓隊得到了瓊山區(qū)的大力支持,從鄉(xiāng)村大舞臺走向區(qū)里的晚會,足跡逐漸向瓊山區(qū)以外延伸。
5月24日上午,在海口美蘭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2樓的舞蹈室內,一支舞蹈隊正在排練一支慶祝建黨百年的舞蹈。海南省老干部藝術團舞蹈隊隊長、65歲的王麗華認真指導著動作細節(jié),她告訴記者,舞蹈隊找過很多訓練場地,這里免費使用、設施齊全、空間寬敞、環(huán)境舒適,隊員每周都要來訓練一次。
美蘭區(qū)委宣傳部副部長、區(qū)實踐辦主任周蒙娜告訴記者,中心功能區(qū)齊全,包括了兒童圖書館、成年人圖書館、舞蹈室和聲樂室等等,市民都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預約使用場館平時會邀請專家或老師現(xiàn)場開展交流會和讀書分享會,增進群眾科普和文化知識。
“紅馬甲”微實事
服務落到實處
群眾需要什么,文明實踐就提供什么,這不是一句空話,而是一件件實事和志愿者的行動樹立起來的口碑。
美蘭區(qū)推行“菜單式”志愿服務以來,小到補衣服、維修電器,大到午托班,各地的志愿服務“金點子”頻出,志愿者精準對接。演豐人愛早上趕集,志愿者就在農貿市場開設“志愿早市”,提供義診、義剪等“微服務”;三江鎮(zhèn)開設“午休無慮”午托班,解決農村學生中午無處可去的難題;大致坡鎮(zhèn)成立“鄰家小修”電器維修隊,進村入戶為村民維修電器。
在儋州,紅色文化、東坡文化等文化資源被盤活,一批以項目運作模式打造的特色志愿服務品牌逐漸落地。中和鎮(zhèn)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站的東坡研學活動以東坡文化為核心,組織中小學生行走“東坡書院——七里村”研學路線,初步形成“課堂+實踐”教育機制,提高中小學生思想文化素養(yǎng)和社會實踐能力。
昌江根據專業(yè)、技術等差異,組建了專家學者、黨員干部、道德模范、法律援助、木棉青年等12支專業(yè)志愿服務大隊,開展210項志愿服務類型工作。
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志愿服務不止于此。疫情期間,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自發(fā)組織起來,深入防控一線開展自愿服務,在人員排查、卡口值守等崗位上,處處可見他們的身影。
志愿者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主力軍,文明實踐“搭臺”,志愿服務“唱戲”,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這一模式正在不斷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縱深發(fā)展。
人人參與 人人受益
文明實踐引領“新風尚”?
文明新風刮進了城鄉(xiāng),日子變了,人也變了。
瓊海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萬泉河分中心變成了新晉的“網紅打卡點”,在萬泉河畔,品讀一本書,享受一場文化盛宴,成為一種“新風尚”。
從校內志愿服務活動到全省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一道靚麗風景線,云龍中心小學有了大變化。“我膽子變大了,自信了,報效祖國的信念更堅定了。”“紅志小導游”李夢情說,她今年讀五年級,她從不敢上臺演講的小女孩到志愿者隊伍的中堅力量,這場持續(xù)2年的紅色宣講足以影響她的一生。
云龍中心小學“紅志小導游”在進行紅色講解前準備
人人參與,人人受益,文明之花綻放自貿港。如今,海南省擁有已掛牌并正常運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23個、實踐所220個、實踐站2855個;組建志愿服務隊伍4488支,登記注冊志愿者225.9萬人。一個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正成為海南人民群眾倡導移風易俗和開展志愿服務的有效載體。
“為了這支隊伍,很多學生實地探訪抗戰(zhàn)遺址、與老兵交流,對紅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云龍中心小學副校長林雄告訴記者,學校“紅志教育”的辦學特色逐漸清晰,孩子們在講解中學習,在學習中傳播,深受紅色文化的熏陶,學校和孩子既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參與者,也是受益方。
海南正將文明的“種子”播撒在瓊州大地,以潤物細無聲之勢,成風化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讓文明的種子生根、發(fā)芽,結出碩果。
未來,海南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路在何方?5月26日至28日,“首屆海南自貿港文明實踐論壇”將邀請省內外專家、學者、文明實踐工作者,通過實地考察、成果展示、交流研討等形式,集思廣益、共同探討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如何進一步深化拓展、提質增效,創(chuàng)新發(fā)展走出一條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海南路徑”,讓文明之花為自貿港建設增光添彩!
首屆海南自貿港文明實踐論壇系列活動26日-28日在海口舉行首屆海南自貿港文明實踐論壇系列活動將于5月26日至28日在海口舉行,本次論壇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既有實地考察、成果展示、交流研討,又有群眾性文藝交流晚會,集中展示海南自貿港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成果和群眾的良好精神風貌。
為了探索出一條群眾主體、共建共享、有生命、可持續(xù)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海南路徑”,確保新時代文明實踐常態(tài)長效、落實落地。活動邀請到了中央文明辦相關局領導、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和來自全國6個省市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代表工作者,共聚一堂為海南自貿港文明實踐發(fā)展獻言獻策。
據了解,本次活動為期3天,由海南省委宣傳部、海南省文明辦主辦,海口市委宣傳部、海口市文明辦、海口市瓊山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海口市美蘭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承辦,海南日報報業(yè)集團協(xié)辦。涵蓋考察調研海口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首屆海南自貿港文明實踐論壇·圓桌對話、瓊山區(qū)“我是能人”志愿服務群英會活動、海南省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展示活動和首屆海南自貿港文明實踐論壇·專家發(fā)言五項內容。
一圖讀懂首屆海南自貿港文明實踐論壇系列活動來源: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
記者:鐘圓圓 王康景 孫春麗/文 蒙美順/圖
編輯:畢卉
值班主任:葉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