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戶外拓展(梁平戶外拓展)
近年來,我市以創新為核心,進一步加強科普設施建設,豐富更新科普內容,創新科普工作方式,不斷提升科普服務能力,推進科普工作社會化、群眾化。
截至目前,我市已成功打造省級科普基地7個、市級科普基地24個。昨(15)日,記者從市文廣旅局獲悉,我市立足本地科教資源稟賦,出臺了《南充市全域研學旅行發展總體規劃》,結合研學旅行市場需求,通過整合現有科教文化資源,推出一條兼具互動性和趣味性的研學旅行線路。
凌云山
嘉陵江曲流
立足獨特資源稟賦·開啟科教文化研學之旅
前段時間,閬中市白塔小學部分師生,開展了一場主題為“最美閬苑仙境·探尋大地瑰寶”的研學旅行活動。活動中,師生們參觀、體驗了閬中地質博物館,了解了各種礦石的價值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通過參觀學習,我了解到礦石是在一定溫度和壓力條件下,經過流體作用和洞壁圍巖蝕變長期相互影響形成的。”參加活動的學生劉寧說,館內的每一件礦石都獨具特色,讓人感到新奇,希望長大后能從事礦石研究工作。
2020年8月23日,南充市2020年科技活動周在閬中市中華傳統文化博覽城正式啟動。啟動儀式上,南充市首次授牌市級科普基地。
“截至目前,我市已成功打造省級科普基地7個、市級科普基地24個,涉及天文、氣象、醫學、絲綢、動植物等方面。”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每年,南充市科普基地組織開展科普宣傳、講座、論壇等活動不少于3次,向社會公眾開放時間不少于100天,對青少年免費或優惠開放時間不少于20天。
“南充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美景與地貌類型,有著豐富的科普資源,閬中地質礦物博覽館、營山太蓬山研學旅行實踐基地入選首批四川省地學研學旅行實踐基地,為開展研學旅行奠定了堅實基礎。”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立足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市整合科教文化資源,規劃出臺科教文化研學之旅,利用多種高科技手段展示或體驗科教文化,進一步充實全域研學旅行內容,為青少年學生研學旅行提供豐富多樣的選擇。
推出研學旅行線路·體驗南充科教魅力
近日,南充十一中附屬小學部分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身著迷彩服、帶著飛揚的心情走出校園,來到了南充青松林海戰狼戶外拓展營地,開展為期一天的研學活動。
活動中,該營地教官講解了部隊常用的各種輕型武器的特性,對學生進行了消防知識培訓。通過活動,學生了解了各種輕型武器的基本知識,掌握了滅火器的正確使用方法。
“教育不止于課本,研學旅行就是要以開放的姿態,以社會為師、以自然為師、以體驗為師,給學生提供全方位的‘課堂’。”南充十一中附屬小學相關負責人表示,如今,研學旅行已成為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日前,西華師范大學附屬小學部分學生走進西華師范大學環境教育研學實踐基地,開啟了一場生態環保研學旅行。活動中,小學生們分小組依次參觀了污染防治實驗室、生物標本館、大氣監測綜合站等。
活動結束后,孩子們紛紛表示,“體驗了一場非同尋常的生態環保研學旅行,不僅學到了生態環保知識,提高了環保意識,更與生態科學結下了不解之緣。”
“學生參加生態環保研學旅行,體現了中小學校對生態文明教育和研學旅行的重視。”西華師范大學環境教育研學實踐基地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聯合其他科普基地和多個大學生社團,該研學實踐基地進一步提高了科普接待能力,豐富了科普內容和形式。
記者從日前出臺的《南充市全域研學旅行發展總體規劃》中了解到,我市以豐富的科普教育資源和科技文化資源為支撐,根據全市科教文化研學基地(營地)和交通分布情況,以市區為核心,推出了“真知慧心”科教文化研學線路,在滿足我市科普教育、科技教育研學旅行發展需求的同時,讓青少年學生在研學旅行過程中體驗科教的魅力與樂趣。
南充日報社全媒體記者李然文/圖
百牛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