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團建方案 > 班組長拓展訓練方案(拓展訓練經典項目30個)

          班組長拓展訓練方案(拓展訓練經典項目30個)

          admin3年前 (2022-05-05)團建方案

          來源:軍隊黨的生活·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蔣剛彪

          火箭軍工程部隊常年擔負戰時工程保障、國防施工和非戰爭軍事行動使命任務,時刻面臨高分散、高流動、高風險、高強度、高涉密的現實考驗,在聚焦“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他們緊密結合部隊實際、深度整合現有資源、大力融合方法手段,拓展教育場所、教員隊伍、教育載體、教育方式和教育效果,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和感召力,在鑄就忠誠品格、激發戰斗血性、強化責任擔當上取得了顯著成效。

          教育場所由室內向室外拓展。注重開門搞教育,既堅守主陣地,又開拓新陣地,持續激活思想政治教育“一池春水”。一是抓好室內“主課堂”。按照基地上大課、旅團上微課、營連評課的模式開展課堂教育,通過現場授課、視頻連線、網絡授課等參加基地大課教育,大課教員通過激勵、解扣、滲透、啟發式教育搞活互動小課,政治機關依托強軍網和局域網組織優勢力量開展微課教育,營連聚焦新熱點、抓住疑難點鼓勵官兵評課,確保教育時間、人員、內容、效果落實。二是建好工地“大課堂”。注重把課堂搬到陣地上,把思想送到訓練場去,采取三五個人不嫌少、三五分鐘不嫌短、三五尺地不嫌小的方式,圍繞社會焦點、軍營熱點、教育要點,利用工間休息時間,組織官兵開展群眾性大討論、大交流、大辨析,及時跟進做好思想工作,及時回應官兵現實關切,保證任務推進到哪里、教育就跟進到哪里。三是用好駐地“活課堂”。部隊常年分布在近10個省擔負施工任務,工區駐地資源豐富。組織參觀延安梁家河、寶雞扶眉戰役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基地,講好紅色故事,重溫入黨誓詞,堅定入黨初心、牢記職責使命。走進陜飛集團、寶鈦集團等明星企業和對口幫建的3個脫貧村,近距離感悟新時代、新成就,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

          教員隊伍由少數向多數拓展。針對營自為戰,甚至連排各自為戰的情況和教員少、干部缺的問題,注重走好群眾路線,動員全體官兵上講臺,壯大教員隊伍。一是政治干部當“主力軍”。安排政工領導和優秀“四會”政治教員,分專題備課試講,精心打造最佳教案、最佳課件、最佳一課,為開展教育樹立標桿。組織政治機關干部和營連政治干部,圍繞年度政治教育計劃,按照每人一課模式,開展互動式、啟發式、融入式、情景式教育,確保年度各項政治教育有效落實。二是干部骨干講“特長課”。堅持用主題教育統領各項教育,制訂全旅教育計劃“一張表”,分軍事、政治、保障和紀檢4個類別,干部骨干結合單位特點和專業特長,圍繞一項教育內容進行備課授課,講透軍事知識、講明政治擔當、講清保障要求、講嚴紀律規矩。三是全體官兵跳“廣場舞”。工區部隊利用政工日、施工間隙,營區部隊利用周二、周四業務學習時間,以“百官千兵上講堂”為平臺,開展“抗疫必勝、強軍有我”實踐活動、紅色故事群眾性講解活動、“弘揚抗美援朝精神、當好新時代最可愛的人”教育活動、“典型引領我成長”主題宣傳活動4項教育活動為牽引,人人上講臺、講故事、說體會,通過官兵自我教育、兵言兵語,讓教育走到一線、走進官兵、走入腦海。

          班組長拓展訓練方案(拓展訓練經典項目30個)

          班組長拓展訓練方案(拓展訓練經典項目30個)

          教育載體由線下向線上拓展。積極適應“吃著薯片、看著大片、玩著芯片”長大的“網生代”官兵特點,堅持用信任的眼光、欣賞的眼光、發展的眼光看待基層官兵,運用網絡媒介讓教育更加走心入腦。一是構建教育“大賣場”。依托強軍網構建教育數據庫,分類匯編教育資料,集中存儲優秀教案講稿和授課視頻,向官兵推薦名家經典課、名校公開課、名師精品課,擴大教育資源覆蓋面,讓官兵可以進行“點餐式”學習,實現自助式、個性化、全天候教育,把網絡打造成“永不關門的理論殿堂、永不疲倦的理論講師”。二是搭建感情“連心橋”。以落實“雙四一”要求為牽引,以強軍網、微信為主要載體,采取“鍵對鍵”代替“面對面”的方式,開辦網上“心理咨詢室”“律師事務所”“網上悄悄話”“黨員領導干部我想對你說”等網頁,倡導上級關注下級的抖音號,互加微信關注動態,及時做好網上熱點話題引導,過細做好思想、管理和心理服務工作。三是組建網上“俱樂部”。重點圍繞解決“一人一機一世界”的問題,以智能營區、智慧工區建設為牽引,建立VR體驗館,依托軍營互聯網網吧和強軍網室建立游戲室,休息時組織官兵開展電子競技,暢游虛擬世界,在一起娛樂中密切官兵關系和兵兵關系。在工區休閑吧建立影院,展播最新最熱正能量影視,每周組織觀看紅色影視,滿足官兵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助推“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培育。

          教育方式由灌輸向滲透拓展。積極適應官兵心理特點,借助不同載體,通過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手段、途徑,使官兵于不知不覺中接受熏陶,讓教育“潤物細無聲”。一是用文化滲透。結合推進部隊軍史長廊和營連榮譽室建設,采取一體化設計、史館陳列方式,運用走廊、燈箱、照壁等,精心布局我黨我軍紅色文化、火箭軍軍種文化、導彈工程兵“八種文化”和部隊“一”字文化,重大活動開展誓師儀式、重大節日組織升旗儀式、重大表彰舉辦授獎儀式,用征戰地命名新營區主干道,組織官兵在營區樹木上懸掛軍旅寄語,引導官兵傳承紅色基因,當好工兵傳人。二是用典型滲透。近年來,部隊先后涌現出全國人大代表、全軍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沙子呷和火箭軍“百名好班長標兵”王濤等典型,注重發揮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廣泛開展“向典型學習、做打贏先鋒”主題實踐活動,安排8名各條戰線先進典型赴一線巡回宣講,走進官兵共話使命,評選表彰旅“十大強工之星”“強軍路上百名好工兵”,催生班有榜樣、排有模范、連有優秀、營有先進、部隊有典型。三是用身教滲透。堅持官在兵之中、兵在官心中,施工時晝夜兩班倒、班班有領導,訓練時主官帶著班子訓、領導帶著部屬練,吃飯時主官送飯到工地、上級讓著下級先打飯,娛樂時干部帶著戰士玩、老兵帶著新兵耍,在“五同”中,細心解除官兵的思想困惑,全心解決官兵的現實困難,真心解答官兵的發展困境。

          教育效果由備戰向實戰拓展。面對意識形態斗爭高頻較量,疫情防控形勢高位緊張,陣地工程建設高峰決勝,大項任務高點推進,安全穩定形勢高壓保持,叫響困難面前有工兵、工兵面前無困難,為完成以施工訓練為中心的各項任務注入強大精神動力。一是把實戰的狀態提起來。常態開展“和平積弊大起底大掃除”,人人撰寫征戰風采,適時開展攻堅宣誓、施工競賽、竣工表彰和儀式教育,觀看工程部隊奮戰沙漠靶場、勇闖生命禁區紀實錄像,重溫住干打壘、吃沙拌飯、喝鹽堿水的艱苦歲月,編印工兵戰史叢書,從激揚國威的抗美援朝到鑄劍立威的演訓活動,從鼓壯軍威的重大任務到馳援顯威的汶川抗震,持續激發施工不怕苦、訓練不怕累、打仗不怕死的血性膽魄。二是把實戰的標準立起來。牢固樹立“建陣地為打仗”思想,廣泛組織“樣板工區”創建活動,開展工程指揮零失誤、質量判讀零偏差、施工操作零差錯承諾踐諾,充分發揮營連主官質量巡檢、技術人員現場把關、質檢員全程監督、班排骨干規范組織4個作用,采取“四不兩直”的方式開展安全質量巡查,嚴肅糾治質量通病。三是把實戰的能力強起來。堅決貫徹“能快就盡量快”的重要指示,發布施工訓練動員令,施工進場時領導干部和班組長表決心,攻堅鏖戰時領導干部和班組長帶頭挑應戰,工程竣工時領導干部和班組長帶頭搞總結,人人遞交決心書,層層簽訂軍令狀,每周連盤點、每月營講評、每季部隊考核,設立進度“龍虎榜”、質量“光榮欄”、創新“榮譽墻”、安全“紅黃牌”,引導官兵強一流本領、干一流業績、育一流作風、創一流品牌,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質效。

          (軍隊黨的生活·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一點團建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頁地址:http://www.bgy-competition.com/post/160335.ht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边县| 深州市| 鹤岗市| 济宁市| 吉林市| 阿拉善左旗| 凌海市| 绥宁县| 西藏| 元朗区| 铁岭县| 太康县| 普宁市| 浠水县| 彭州市| 中山市| 永新县| 聊城市| 肇东市| 昌平区| 天全县| 桂东县| 侯马市| 什邡市| 临邑县| 鄂尔多斯市| 武安市| 巴东县| 于田县| 保康县| 页游| 黑龙江省| 高州市| 色达县| 石景山区| 和林格尔县| 资源县| 重庆市| 德化县| 远安县| 浏阳市|